·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僚人家园
-什么是壮民族?
他们是百越人的直系后裔,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壮侗语族里的一个典型代表;形象地说,壮族是粤人(广府人)的表亲,泰族人、老族人、傣族人、掸族人的堂兄弟。
-什么是僚人?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布洛陀·敢壮山专栏 >> 圣山敢壮山系列 >> 圣山观光旅游 >> 正文 今天是:
导游敢壮山
作者:田阳县旅…    文章来源:田阳县委宣传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1    
          ★★★ 【字体:

导游敢壮山

2004-10-29 11:58:55 本站发布

各位女士、先生、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到敢壮山旅游观光。

  敢壮山是我们壮族最早、规模最大的歌圩发源地,汉语名字叫“春晓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来自右江盆地各县的壮族同胞三、四万人汇聚在这里,连续三天三夜唱山歌、抛绣球,数千年来从不间断。因为田阳这一带称壮人为“普壮”,而岩洞在壮语中叫做“敢”,壮族歌圩所在地不管有没有岩洞也叫“敢”,所以,在民间,春晓岩自古至今都叫“敢壮”。

  说起“春晓岩”,这里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很古很古以前,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类、没有生物和禽兽,没有山川河流的时候,传说上帝派遣壮民的始祖布洛陀和母勒甲下凡创造世界。那一天是二月初一,布洛陀用一对箩筐挑着五个孩子和被褥,母勒甲扛着一把锄头和镰刀,分别乘着两片树叶下凡。到了第十九天,他们飘到了田阳上空时,乌云突变,天空又是狂风大雨,又是电闪雷鸣。雷雨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担被劈断了,一对箩筐被狂风吹着从空中急速坠落,装被褥的筐子落在那贯,形成了敢壮山,山上一眼一眼的岩洞,就是叠被褥的缝隙形成的。装孩子的筐子落到敢壮十里开外的西面,五个孩子落地后变成了五座山,后人叫“五子山”。母勒甲一见孩子坠落,赶紧丢掉手中的锄头镰刀去追赶孩子,锄头镰刀落在敢壮山南面七、八里的平地上,落地时借助风力犁开了一道弯弯的地沟,大沟在大雨中被迅速冲开,形成了右江河。
布洛陀与母勒甲降落在敢壮山上,他们看不见孩子,便在山顶上用石头垒了一座石台,天天登上台子遥望五子山,人们称这石台子叫“望子台”。后来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开始了创造人间世界的生活,因为那天降落时是二月十九日,后人便把这一天定为布洛陀和母勒甲的生日,居住的岩洞叫母娘岩。

  布洛陀与母勒甲在敢壮山生下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孩子大了又被派到别的地方去创造新的世界。没有多久,布洛陀的子子孙孙已经遍布凡间世界,成为各个部落的头人。然而,他们始终惦念着自己的老祖宗,惦念着生养他们的敢壮山。于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这一天,子孙们便不约而同的从四面八方赶来敢壮,给布洛陀和母勒甲拜寿。但是,路程远近不同,近的先来能进母娘岩拜寿,远的就要在外面排队等候。这一等就足足等了半个多月,到了三月初的时候,从母娘岩洞口到山脚下早就排成了等候拜寿的长龙。人们等不及了,他们就地烧香,一路烧香一路拜,香火从山脚下一直插到洞口。到了三月初七至初九,拜寿基本结束了,兴奋不已的各路亲人按耐不住自己的激情,他们三五成群结伴唱山歌抛衣物狂欢,年复一年地形成了千年不散的敢壮歌圩,也就是现在的“春晓岩” 歌圩。

  春晓岩得名于明朝年间。相传江西地理先生郭子儒为皇帝探寻风水宝地来到那贯。那天清早登上山顶时,正是旭日初升之时,只见四周林密花香,小鸟蝴蝶漫天飞舞。正当郭子儒先生看得入神之时,山下传来了公鸡的晨唱声,郭先生一听,不禁喜形于色地脱口而出:“风水宝地”,说着吟起一对子:“春日初升漫道霞光催燕舞,晓风微动满山花朵伴莺啼”。吟罢,立即取出笔墨,题写“春晓岩”三个大字。从此“敢壮山”有了“春晓岩”的雅名。

  春晓岩是桂西的风景名胜,过去山上有许多楼亭牌坊,比如“望子台、祖公庙……”;山四周又有许多岩洞,除了母娘岩,还有封洞岩、蝗虫洞、将军岩、通天岩……山上藤蔓交错,泉水叮咚。登高远望,壮乡一片美景尽收眼底。

  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春晓岩是一处与众不同,处处充满着传奇色彩的风景名胜。如果您想看一看壮族始祖布洛陀创世的遗址,如果您想品味壮族最古老歌圩的神韵,请上山去!

景点解说词(按景点顺序编写)
一、封洞岩
  封洞岩是一面绝壁。相传这是布洛陀初到凡间劈石取火留下的痕迹,所以,这处绝劈象是用什么东西一划劈下的。绝壁下是一处开凿过的封洞口,这里边有一个故事。

  话说布洛陀来到凡间世界,转眼已有好几百年了。几百年间,他们的儿子孙子已经遍布各个山山寨寨。他想走出去,看看自己的子孙生活得怎么样,他们的部落搞得如何?有一天,布洛陀想了一个办法,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一位长胡子、长头发、衣衫又脏又烂的老乞丐,来到远离敢壮山的一个小寨子。一进寨子,他便向子孙们走去。谁知大家见了他却一个个捂着鼻子散开,只有一对正在赶牛出寨的牧牛小兄弟与他打招呼,并且接他回家吃饭。布洛陀看见这种情景,心凉了。但是他还不相信,自己辛辛苦苦开创的人间世界,竟然会有这些不孝子孙。第二天大清早,他照旧拿着一只破竹筒进寨子讨饭。这回,这些人不但拿他逗笑,有些人还背地里悄悄商议,企图杀了他取肉吃。如果不是那对少年兄弟带他出寨子去放牛,可能真的完蛋了。
  布洛陀失望了,他决心惩治这些不孝子孙。于是,他嘱咐牧牛小兄弟,这些天如果遇到大风大雨,一定不能乱跑,要就近跑到大树脚下,紧紧抱住树根不放……说着,便离去。

  不几天,老天爷真的刮起大风下起大雨。牧牛小兄弟遵照布洛陀的嘱咐,跑到大树脚去避风雨,而寨子里的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心存不善的人,全都被大风刮进岩洞里,紧接着洞口又被石头严严实实地封住。风雨过后,尽管寨子里幸存的人请来能工巧匠凿石开洞想救人,可是,三天三夜只凿了个表皮,三年了也未能打开洞口,这就是封洞岩的来历。

二、鸳鸯泉
  鸳鸯 泉位于春晓岩山腰的岩石上,为山上石缝中渗透出来的山水汇集而成,这里常年清泉不断,四季清澈见底。鸳鸯泉的得名,有一段美妙动人的故事。

  鸳鸯泉是“敢壮”歌圩最古老的对歌台之一。很久很久以前的三月初七这一天,布洛陀的远孙男女前来敢壮,他们给始祖布洛陀与母勒甲拜寿过后,大家相约对歌。有一对青年男女在鸳鸯泉旁对歌,他们唱呀唱,两人整整唱了七天七夜,赶歌圩的人们早就离去了,可他们仍然不肯分离。这件事传到了布洛陀老祖公耳里,使布洛陀大受感动。于是,他拄着一根拐杖,由小曾孙引领来到泉边,他看到自己的这对远孙男孙女已经唱得口干唇裂。这时,只见他们正在投入地唱着结义歌:

愿做树上鸟,
愿作水中鱼;
鱼儿不离水,
鸟儿成双不分离……

  布洛陀听了直点头,上前打量自己的这对后人,心疼地说:“孙呀,把嘴唇都唱的干裂了,先唱口水吧!……既然你们都不肯分离,那就做一对水面鸳鸯吧!”说着,打了一瓢泉水,送到这一对男女面前,青年男女喝下泉水,立即变成一对鸳鸯,向泉中央扑去。

  从此,这眼清泉水面常年游着一对鸳鸯,从不间断。真是:

树根相缠水相连,
敢壮恋歌情绵绵;
祖公母娘牵手去,
留下万古鸳鸯泉……

三、将军岩
  这是布洛陀请来天兵天将把守山道所居住的岩洞。相传布洛陀与母勒甲来到凡间世界,虽然这个世界的一切包括那些虎豹豺狼也是他用泥巴捏成又付给生命的,但是,由于敢壮山鸟语花香,冬暖夏凉,人气特别旺,所以妖魔鬼怪、虎豹豺狼都想占山为王,危害布洛陀的子孙。一天,母勒甲又要临盆生孩子,妖魔鬼怪听说吃了刚出盆的孩子能长生不老,大家便蜂拥而出,布洛陀见势不妙,立即请天兵天将火速下凡除妖,这才保住了母勒甲的顺利分娩。后来,布洛陀请求天兵天将住进这个岩洞,长期把守山道。后人就称这岩洞叫将军岩。

四、母娘岩
  母娘岩是布洛陀与母勒甲降凡后,在这里生儿育女而居住的岩洞。这眼岩洞不算大,但是它前有草坪,后有连洞,正堂两边有两眼山洞通到后山。由于布洛陀与母勒甲的孩子都是在这里出生,母娘岩是壮民的发祥地,因此,后人便在岩洞里塑起母勒甲母娘和布洛陀祖公的神像,每年二月十九至三月初九,以及每逢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人们都从山山寨寨赶来敢壮山烧香拜神,诵念祖公创世经文,纪念布洛陀祖公和勒甲母娘。后来,布洛陀神像搬出母娘岩另建祖公庙。从此,母娘岩只有母娘神像。

五、祖公庙
  这块台地最早是敢壮歌圩的对歌台,后来才在这里建了祖公庙。祖公庙大约始建于唐宋时期,明朝重建,清康熙时期重修。相传明代郭子儒先生当年探寻风水宝地来到这里时,就是站在祖公庙前观日出的。那面石桌,就是他挥毫题写“春晓岩”的地方。祖公庙主要塑有祖公神像,也有山神、社神、土地神像。大庙前后沿山立有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大大小小碑刻近百面。其中有建庙的记事牌、功得碑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春晓岩”是右江农民赤卫军总指挥黄治峰从事革命的主要活动地点,这里曾多次遭受白军劫掠焚烧。五十年代大办水利时期,大庙、春晓岩门牌坊及山上楼亭全部被折除,将全部建筑材料拿去修水库,近百面碑刻成为拦河坝的基石。现在的这座祖公庙是1995年新建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祖公庙将得到很好的复原。

六、通天岩
  通天岩与母娘岩相通。相传布洛陀降落敢壮山后,为了接上天上的香火繁衍人类而打通了这孔天窗。那些一条条的树根,就是天上的香火通过洞口上的树干顺着树根引到岩洞里的。这是我们人类根深叶茂的象征。

  通天岩也是右江革命的主要活动地点。1929年12月百色起义期间,邓小平曾经来到这座岩洞里居住,在这里召开农民运动骨干会议。1930年3月18日,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北上河池整编以后,白军大兵压境围剿春晓岩附近的红军村,群众为了避难纷纷涌向春晓岩。为了掩护躲在通天岩中的群众转移,24名赤卫队员在这里构筑工事,与敌人殊死战斗。解放后,这里成了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七、连娌树
  连娌树由两棵连在一起的榕树和藤蔓缠绕在一起而得名。相传连娌树周围这一片树林是古时候的一处对歌地点之一,逢年三月初七到初九,青年男女各自分散在树荫下唱山歌。有一对青年男女坐在这块石头上唱山歌,一直唱到站也站不起来,唱也唱不下去了,两人便互相依偎着坐在一起不走。第二年,当人们再来赶歌圩的时候,便看见这块大石头上长起了一蔸榕树和一蔸 ,两树根根相绕,枝节相缠,人们便称他为连娌树。
八、24烈士殉难处

  1930年3月18日,24名赤卫队员完成了掩护群众撤出通天岩以后,转移到这处地下溶洞里,不幸被敌人发现,敌人用掺着辣椒粉的柴火和棉胎投熏进洞里,将24名赤卫队员全部活活熏死。解放后,这里成了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前来参观的人们,都在这里烧上一炷香,献上一朵白花,缅怀长眠地下的英烈。

九、缠石
  缠石由两棵近千年树龄的榕树互相缠绕着生长在石头上而得名。

  相传布洛陀与母勒甲是一对情深意切,几百年相敬如宾的老夫妻。平日里他们经常走出母娘岩,互相挽扶着到山上四处走走,一是欣赏自己亲手营造的大自然风光;二是撇开成群的子孙,在山上尽情欢乐。特别是到了晚年,他们一到山上,便经常互相依偎着坐在这块石头上,如胶似漆,有时一坐就是几天几夜。后来布洛陀与母勒甲去世了。奇怪的是,他们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的,这块山石上也在两位老祖宗死去的同一天,同时长起了两棵榕树,人们都说这是布洛陀与母勒甲的转世神树。这两棵榕树干枝相绕,根须相缠,紧紧地抱着树根下的石头。 虽然老干躯已经枯黄,但是新的枝芽又延续了生命……如今,布洛陀与母勒甲已经远去,但是缠石上的寄情树,却给后人留下了老祖宗俩情相依相拥的千古绝话。

  布洛陀与母勒甲的爱情,象缠石上的榕树,千年不败,万古常青。

十、圣水池
  圣水池在山顶的石头上,常年不干。相传古时候人们每年给布洛陀和母勒甲拜寿以后,都要到山上来唱歌对歌,由于山上没有水源,人们口渴了便去找母勒甲讨水,可是母勒甲却对前来讨水的人们说山顶上有一口水池,我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你们尽管喝吧!这些男女后生听了半信半疑,山顶上到处是石头,怎么会有水?但是他们还是按照母勒甲的吩咐找到山顶,果然看见一棵树下的石头上有个圆桌大的水池。大家一见高兴极了,一个个都抢着去喝水。只见这水非常清甜如乳。原来,母勒甲见山上没有一口泉水,后生们唱歌渴了也没水喝,于是便叫人在这块石头上挖了这口水池,然后将自己的奶水挤进池子里,留给后生们解渴的。奇怪的是,母勒甲只是挤了一次奶水,可这口石头上的水池却几千年从不干涸,千百万人喝不干。

十一、蝗虫洞
  蝗虫洞位于敢壮山的南面。相传古时候,布洛陀与母勒甲来到敢壮山以后,生了许多孩子,子孙们成人后在这一带开荒种田,稻子长的非常好。正当稻子抽穗时发生蝗虫害,一大群蝗虫象一群饿狼,把大片大片的稻田啃坏了。儿孙们没有办法,跑上母娘岩找布洛陀求救。布洛陀听了孩子们的陈述,竟然哈哈大笑起来。笑了一阵子,他使了一个招术呼唤着,把方圆数十里的蝗虫全部收进岩洞里,又派了将军来把守洞口,这才使万亩稻子免遭灭绝的恶运。后人就将这孔不起眼的岩洞称为“蝗虫洞”。

十二、望子台
  望子台是用山石相垒而成的。相传布洛陀夫妇从天上带来的五个孩子坠落以后,他们左右相望不见了孩子,急急忙忙地跑上山顶,在这里用大山石垒起一个简易的石台。母勒甲不等布洛陀垒好石台便登了上去,她看见西面十里左右的地坪上有五个孩子在蠕动,不禁激动地喊了一声“孩子”,话音刚落,五个孩子立即不再动弹,变成了迅速升起的五座山包。母勒甲一见便昏了过去。从此,布洛陀每天陪着母勒甲在这里遥望那五座山,后人叫“五子山”。因为“子”和“指”谐音,所以又叫“五指山”,这台子叫“望子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布洛陀,又在“望子台”上盖了一座凉亭,叫“祖公亭”。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祖公亭又被拆除,建起了这座望火台。望火台比望子台高大多了,它不仅可以观察山火,更可以观赏四周的田园风光。看,那就是布洛陀五个孩子形成的五子山,南面奔涌东去的 河流就是母勒甲当年丢弃锄头镰刀时犁成的右江河。

结束语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的参观就要结束了,也许您认为,春晓岩没有黄山壮观,没有泰山伟岸。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请别忘了,这里是壮民始祖布洛陀的圣地,是壮族歌圩的故乡,是为皇帝探寻的风水宝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神奇的色彩,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歌的甘泉。请别忘了,明年三月歌圩的时候,请您带上您的亲友,再来观看这里歌的海洋,再给布洛陀始祖烧一炷香,请他保佑我们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一生平安。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