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布洛陀·敢壮山专栏 >> 圣山敢壮山系列 >> 圣山观光旅游 >> 正文 | 今天是: |
![]() |
导游敢壮山 | |||
作者:田阳县旅… 文章来源:田阳县委宣传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1 ![]() |
|
||
导游敢壮山 2004-10-29 11:58:55 本站发布 各位女士、先生、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到敢壮山旅游观光。 敢壮山是我们壮族最早、规模最大的歌圩发源地,汉语名字叫“春晓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来自右江盆地各县的壮族同胞三、四万人汇聚在这里,连续三天三夜唱山歌、抛绣球,数千年来从不间断。因为田阳这一带称壮人为“普壮”,而岩洞在壮语中叫做“敢”,壮族歌圩所在地不管有没有岩洞也叫“敢”,所以,在民间,春晓岩自古至今都叫“敢壮”。 说起“春晓岩”,这里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很古很古以前,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类、没有生物和禽兽,没有山川河流的时候,传说上帝派遣壮民的始祖布洛陀和母勒甲下凡创造世界。那一天是二月初一,布洛陀用一对箩筐挑着五个孩子和被褥,母勒甲扛着一把锄头和镰刀,分别乘着两片树叶下凡。到了第十九天,他们飘到了田阳上空时,乌云突变,天空又是狂风大雨,又是电闪雷鸣。雷雨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担被劈断了,一对箩筐被狂风吹着从空中急速坠落,装被褥的筐子落在那贯,形成了敢壮山,山上一眼一眼的岩洞,就是叠被褥的缝隙形成的。装孩子的筐子落到敢壮十里开外的西面,五个孩子落地后变成了五座山,后人叫“五子山”。母勒甲一见孩子坠落,赶紧丢掉手中的锄头镰刀去追赶孩子,锄头镰刀落在敢壮山南面七、八里的平地上,落地时借助风力犁开了一道弯弯的地沟,大沟在大雨中被迅速冲开,形成了右江河。 布洛陀与母勒甲在敢壮山生下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孩子大了又被派到别的地方去创造新的世界。没有多久,布洛陀的子子孙孙已经遍布凡间世界,成为各个部落的头人。然而,他们始终惦念着自己的老祖宗,惦念着生养他们的敢壮山。于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这一天,子孙们便不约而同的从四面八方赶来敢壮,给布洛陀和母勒甲拜寿。但是,路程远近不同,近的先来能进母娘岩拜寿,远的就要在外面排队等候。这一等就足足等了半个多月,到了三月初的时候,从母娘岩洞口到山脚下早就排成了等候拜寿的长龙。人们等不及了,他们就地烧香,一路烧香一路拜,香火从山脚下一直插到洞口。到了三月初七至初九,拜寿基本结束了,兴奋不已的各路亲人按耐不住自己的激情,他们三五成群结伴唱山歌抛衣物狂欢,年复一年地形成了千年不散的敢壮歌圩,也就是现在的“春晓岩” 歌圩。 春晓岩得名于明朝年间。相传江西地理先生郭子儒为皇帝探寻风水宝地来到那贯。那天清早登上山顶时,正是旭日初升之时,只见四周林密花香,小鸟蝴蝶漫天飞舞。正当郭子儒先生看得入神之时,山下传来了公鸡的晨唱声,郭先生一听,不禁喜形于色地脱口而出:“风水宝地”,说着吟起一对子:“春日初升漫道霞光催燕舞,晓风微动满山花朵伴莺啼”。吟罢,立即取出笔墨,题写“春晓岩”三个大字。从此“敢壮山”有了“春晓岩”的雅名。 春晓岩是桂西的风景名胜,过去山上有许多楼亭牌坊,比如“望子台、祖公庙……”;山四周又有许多岩洞,除了母娘岩,还有封洞岩、蝗虫洞、将军岩、通天岩……山上藤蔓交错,泉水叮咚。登高远望,壮乡一片美景尽收眼底。 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春晓岩是一处与众不同,处处充满着传奇色彩的风景名胜。如果您想看一看壮族始祖布洛陀创世的遗址,如果您想品味壮族最古老歌圩的神韵,请上山去! 景点解说词(按景点顺序编写) 话说布洛陀来到凡间世界,转眼已有好几百年了。几百年间,他们的儿子孙子已经遍布各个山山寨寨。他想走出去,看看自己的子孙生活得怎么样,他们的部落搞得如何?有一天,布洛陀想了一个办法,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一位长胡子、长头发、衣衫又脏又烂的老乞丐,来到远离敢壮山的一个小寨子。一进寨子,他便向子孙们走去。谁知大家见了他却一个个捂着鼻子散开,只有一对正在赶牛出寨的牧牛小兄弟与他打招呼,并且接他回家吃饭。布洛陀看见这种情景,心凉了。但是他还不相信,自己辛辛苦苦开创的人间世界,竟然会有这些不孝子孙。第二天大清早,他照旧拿着一只破竹筒进寨子讨饭。这回,这些人不但拿他逗笑,有些人还背地里悄悄商议,企图杀了他取肉吃。如果不是那对少年兄弟带他出寨子去放牛,可能真的完蛋了。 不几天,老天爷真的刮起大风下起大雨。牧牛小兄弟遵照布洛陀的嘱咐,跑到大树脚去避风雨,而寨子里的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心存不善的人,全都被大风刮进岩洞里,紧接着洞口又被石头严严实实地封住。风雨过后,尽管寨子里幸存的人请来能工巧匠凿石开洞想救人,可是,三天三夜只凿了个表皮,三年了也未能打开洞口,这就是封洞岩的来历。 二、鸳鸯泉 鸳鸯泉是“敢壮”歌圩最古老的对歌台之一。很久很久以前的三月初七这一天,布洛陀的远孙男女前来敢壮,他们给始祖布洛陀与母勒甲拜寿过后,大家相约对歌。有一对青年男女在鸳鸯泉旁对歌,他们唱呀唱,两人整整唱了七天七夜,赶歌圩的人们早就离去了,可他们仍然不肯分离。这件事传到了布洛陀老祖公耳里,使布洛陀大受感动。于是,他拄着一根拐杖,由小曾孙引领来到泉边,他看到自己的这对远孙男孙女已经唱得口干唇裂。这时,只见他们正在投入地唱着结义歌:
布洛陀听了直点头,上前打量自己的这对后人,心疼地说:“孙呀,把嘴唇都唱的干裂了,先唱口水吧!……既然你们都不肯分离,那就做一对水面鸳鸯吧!”说着,打了一瓢泉水,送到这一对男女面前,青年男女喝下泉水,立即变成一对鸳鸯,向泉中央扑去。 从此,这眼清泉水面常年游着一对鸳鸯,从不间断。真是:
三、将军岩 四、母娘岩 五、祖公庙 六、通天岩 通天岩也是右江革命的主要活动地点。1929年12月百色起义期间,邓小平曾经来到这座岩洞里居住,在这里召开农民运动骨干会议。1930年3月18日,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北上河池整编以后,白军大兵压境围剿春晓岩附近的红军村,群众为了避难纷纷涌向春晓岩。为了掩护躲在通天岩中的群众转移,24名赤卫队员在这里构筑工事,与敌人殊死战斗。解放后,这里成了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七、连娌树 1930年3月18日,24名赤卫队员完成了掩护群众撤出通天岩以后,转移到这处地下溶洞里,不幸被敌人发现,敌人用掺着辣椒粉的柴火和棉胎投熏进洞里,将24名赤卫队员全部活活熏死。解放后,这里成了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前来参观的人们,都在这里烧上一炷香,献上一朵白花,缅怀长眠地下的英烈。 九、缠石 相传布洛陀与母勒甲是一对情深意切,几百年相敬如宾的老夫妻。平日里他们经常走出母娘岩,互相挽扶着到山上四处走走,一是欣赏自己亲手营造的大自然风光;二是撇开成群的子孙,在山上尽情欢乐。特别是到了晚年,他们一到山上,便经常互相依偎着坐在这块石头上,如胶似漆,有时一坐就是几天几夜。后来布洛陀与母勒甲去世了。奇怪的是,他们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的,这块山石上也在两位老祖宗死去的同一天,同时长起了两棵榕树,人们都说这是布洛陀与母勒甲的转世神树。这两棵榕树干枝相绕,根须相缠,紧紧地抱着树根下的石头。 虽然老干躯已经枯黄,但是新的枝芽又延续了生命……如今,布洛陀与母勒甲已经远去,但是缠石上的寄情树,却给后人留下了老祖宗俩情相依相拥的千古绝话。 布洛陀与母勒甲的爱情,象缠石上的榕树,千年不败,万古常青。 十、圣水池 十一、蝗虫洞 十二、望子台 结束语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的参观就要结束了,也许您认为,春晓岩没有黄山壮观,没有泰山伟岸。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请别忘了,这里是壮民始祖布洛陀的圣地,是壮族歌圩的故乡,是为皇帝探寻的风水宝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神奇的色彩,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歌的甘泉。请别忘了,明年三月歌圩的时候,请您带上您的亲友,再来观看这里歌的海洋,再给布洛陀始祖烧一炷香,请他保佑我们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一生平安。 |
|||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用户留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