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庆丰收
罗大国
相传远古年代的一年春天,敢壮山一带遭遇到罕见的春旱,整整旱了九九八十一天,滴雨没下。壮民们把旱情报告布洛陀,他即赶到实地察看,亲眼看到大片田地在烈日曝晒下冒着青烟,无法耕种。叹道:“如此下去,我的子孙们快要活不下去了。”说着双手插入土中,把土一抓一抓地垒起来,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努力,终于垒成一座高土堆。他登上土堆顶峰,朝海龙王方向叩拜三下,对着苍天呼唤:“苍天啊,快下雨吧,救救我苦难的子孙们吧!”说完又在土堆上屙一泡尿。就在这时,一朵乌云从东方急急飘来,顿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一直下到深夜。壮民们久旱逢甘雨,个个欢天喜地,扛着农具拥到田间,锄地的锄地,下种的下种,不多时,整片田地都种上了作物。后来,布洛陀登高屙尿的这堆土,变成一座这一带最高的山峰,因为它最高,人们给它是取为“顶天坡”(即三雷村三金屯旁这座山)。 一年,壮民们意外地获得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人们喜笑颜开,纷纷出门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布洛陀见了欣喜若狂,当即造了一面大鼓,擂起鼓来为子孙们助兴。“咚,咚,咚”的鼓声响彻云霄,壮民们闻到鼓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大鼓周围,又唱又跳。鼓声亦惊动了森林里的狮子,循鼓声跃来,先头一头是雄狮,昂首飞奔而来,只三五两下就跃过许多山沟,在离大鼓约200米处朝着大鼓狂舞,一而跃上,一而匍伏。后来的一头母狮和一头仔狮,看到这庞然大鼓和无数壮民,有些胆怯,而在离大鼓约三公里的“拉乍”驻足观望。三头狮子头头坐西向东,面朝大鼓,昂首跃步。壮民们看到此情此景,闹得更欢,布洛陀更使劲擂起鼓来,他们人狮共舞,欢声阵阵,前后共闹腾了七天七夜。壮民们唱够了,跳累了,布洛陀大手一挥,人们才依依不舍地各自回家。但三头狮子舞兴未尽,布洛陀又把手往下一按,大地一下定了格:大鼓变成了敢壮山,山顶是平坦的鼓面,稍往东倾斜,周围露出的几百块岩石就是鼓钉;三头狮子变成了三座小石山,首先跃到鼓下方的那头雄狮,变成“水穿洞狮子山”(近年因建设用石,此山已被炸掉部分,已看不出狮子的雄貌),母狮则变成“拉乍狮子山”,座落在敢壮山以西约三公里的今六联村百慢屯旁,仔狮则在其母右侧的顶天坡脚下落户。所以,今天人们看到这一带全是土山,唯独敢壮山和三座狮子山是岩石,其因就在于此。 打那时起,每年入春壮民们都习惯地汇聚敢壮山来欢唱,久而久之,敢壮山渐渐成了歌圩。后来,壮民们又以舞狮这一形式来作喜庆活动,至今,逢年过节和其他庆典喜日,壮民们都习惯开展舞狮舞龙,以示庆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