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山传奇
邓建新 搜集整理
从田阳敢壮山往西约三公里,便是远近闻名的田州镇三雷村三今屯的五子山。相传,这五座相连的土山坡是壮族始祖布洛陀五个儿子的化身。海拨分别为:老大154米,老二153米,老三150.5米,老四149米,老五146米高。虽然“山不在高”,但却“有仙则名”。
当年,壮族始祖布洛陀定下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初八、初九连续三天三夜在敢壮山聚会后,便嘱咐其五个儿子下山认“老同”(交朋友)。于是,五个儿子联袂寻访。一天,他们来到了三今屯,见这里山青水秀,人也热情大方,就进村各自认为“老同”(交朋友),并一起喝了“同心酒”。他们把酒倒在一只大碗里,然后,宾主轮流用调羹舀起碗里的酒敬给对方喝,而对方也同样用调羹舀回敬,如此这般地羹去羹回,直到日落西山,十个老同个个酒酣耳热方停手。
布洛陀的五个儿子依依不舍地起身向老同告辞,三今的五个老同相送出门,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显得十分投缘,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敢壮山脚下。布洛陀的五个儿子意兴未尽,对老同说,既然大家来到了山脚下,何不上山再喝几杯“同心酒”?五老同欣然应允。又是酒足饭饱后,雄鸡已唱三遍了,三今的老同起身告辞。布洛陀的五个儿子也相送老同下山,乘着酒兴,不知不觉间,十个老同又来到了三今。三今的老同自然又拉布洛陀的五个儿子进屋继续羹去羹回。如此周而复始“老同送老同”地闹了三天三夜,大家都“情意绵绵”舍不得分开。
布洛陀的五个儿子自幼相处,一句话一个眼色之间,往往便可以意相通。再轮到五兄弟送老同到三今边界时,五兄弟不约而同地说:“这样罢,我们五兄弟在此暂休息一会儿,老同们先回家作好准备,你们船头到村,我们船尾也跟着到。”说着,五兄弟便席地而坐,显得疲惫不堪模样。三今老同想想似乎也有道理,终不能每次都让五兄弟也操劳帮忙张罗饭菜。于是便先回村了。当三今的五个老同酒菜摆上桌时,左等右盼不见五兄弟到来,便一起出村相迎,却不见了五兄弟踪影,但见他们席地而坐的地方变成了五个土山坡。
老同亲密似糍粑,人有情来地有意。自那以后,三今屯所属界址范围内的土质(包括五子山)变成了“下雨行路踩糍粑,晴天变硬扎破鞋。”三今人并不以“路难行”而烦恼,反而还以此为荣呢!因为,人有情地更有情。
五子山不但土地肥沃,地下还埋藏着丰富的优质煤矿等资源,尚待开发。数千年来,三今人并不以拥有五座“神山”而独占。直到1970年“农业学大寨”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