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僚人家园
-什么是壮民族?
他们是百越人的直系后裔,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壮侗语族里的一个典型代表;形象地说,壮族是粤人(广府人)的表亲,泰族人、老族人、傣族人、掸族人的堂兄弟。
-什么是僚人?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僚人人物 >> 人物写真 >> 正文 今天是:
踏歌而行 访平果县壮族嘹歌歌手
作者:廖红日    文章来源:右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    
          ★★★ 【字体:
2004-06-03 13:20 
    今年4月初,一个春意融融的日子。怀着浓厚的兴趣,我随自治区民间民俗文化考察组的专家们来到平果县壮族嘹歌传唱中心——太平镇采风。我们首先来到太平村布林屯。这个屯就在太平街的背面,走进村头,一声声绵延、悠长的嘹歌立即飘进耳际。循声走去,但见几对歌手站在村子西头的一农家小院内用歌声和笑脸迎接我们。随行的太平镇党委黄副书记告诉我们,这里便是著名歌手谭绍明家,并指着一位头发半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说这位就是老谭。
   
    老谭比较健谈。他向我们道出他与嘹歌的不解情结。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谭绍明高小毕业后回乡务农。那时,每逢传统歌圩,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一处,以歌传情,以歌会友,情窦初开的“卟哨”和“卟冒”(壮语,意为小姑娘和小伙子)更是以对《夜歌》为媒,互吐衷情。如果唱得情投意合,两情两悦,就可冲出传统婚姻的篱笆,走到一起。因此,以唱嘹歌寻找意中人,成为当时农村青年的一种时尚。
   
    谭绍明颇有唱歌的天分,离开学校回到乡里,他即拜同村的一个叫黄天雷的老者为师,从音律到曲调,他都认真揣摩,反复练习。他还一边跟随师傅对唱,一边用土俗字记录歌词,不到一年时间,就抄录出巴掌大的小歌本十几本,总数达两多万行的嘹歌歌词。走出师门,参加歌圩,他邂逅一位名叫麻美金的姑娘,双方一见钟情。
   
    那时,每天黄昏时分,他们就相约村前的大榕树下,对歌传情,唱得如痴如醉,常常是通宵达旦都不舍分别。一年后,这位麻姓姑娘就成了他的妻子。因为是自由恋爱且通过嘹歌对唱走到一起的,他们特别珍惜这份情缘,夫妻俩相敬如宾,共同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进入新世纪,平果嘹歌又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平果县委、县政府打造嘹歌文化品牌的决定,使老歌手们又焕发出艺术青春。由于遭禁锢多年,年轻一代对嘹歌比较陌生,不用翻书也能对嘹歌歌词倒背如流的老谭自然就成了本地著名的“歌师”。老谭对上门求教者,不倦指导,悉心点拨,因此,颇受年轻一代歌手的敬重。
   
    为了让“祖传”的东西不再流失,去年,老谭夫妇俩牵头,召集本村另外两对歌手组建了一个名为“太平嘹歌工作室”的嘹歌音像制作小组。他们花了半年时间,精心排练,然后从平果县城请来摄像师,到山清水秀的布见水库风景区进行拍摄。他们制作出来的嘹歌专辑一面世,立即受到欢迎,至今已出售近千碟。老谭说,他们只收回光碟制作成本,不以赢利为目的,能为平果壮族嘹歌的普及、推广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他感到很欣慰。
   
    采访即将结束时,有人告诉我们,比邻的局床屯群众正自发组织开展嘹歌对唱活动。我们立即赶往局床屯,但见村头一株参天古榕树周围,歌手们正三三两两聚集一起,引吭高歌,“嘹——嘹——”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大树下三对年轻男女歌手引起我们的注意。于是,我同他们聊了起来。他们告诉我,六位歌手年龄都是38岁至39岁左右,男歌手来自耶圩乡临林村,女歌手是太平镇太平街上人,领头的名叫余显先,高中文化。应该说,这三对歌手是我认识的较年轻的也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组合之一了。他们目前已制作完成16套(辑)嘹歌影碟,分为传统嘹歌和新嘹歌。传统嘹歌有船歌、夜歌、日歌,新嘹歌就是他们自编自唱的新歌,内容主要是规劝人们要孝敬父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夫妻相敬,家庭和睦;提倡婚事新办,实行计划生育等,使传统嘹歌赋予新时代精神。因而他们的光碟很有市场,至今已卖出近4000张。余显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耶圩乡一对夫妇已生育两个孩子,还打算再要一个。计生工作队多次上门做其思想工作,他们东躲西藏避而不见。正巧,去年农历三月十九日传统歌圩有嘹歌对唱比赛,这对夫妇是嘹歌迷,都报名参赛。乡里特意安排余显先等与他们同在一个小组。比赛开始,余显先等先发制人,把话题引到计划生育上来。双方你来我往,“斗”了近1个小时,对方终于招架不住,第二天他们主动走进乡计生站的大门。
   
    在局床屯,我们还见到新圩小学原校长马修道。马老今年64岁,几年前退休后,热衷于嘹歌的传唱、整理以及太平、新圩等歌圩的组织、策划工作。马老说,唱嘹歌能使人增长知识和才干,使人学会处世谋生,使人追求美满婚姻;使人精神振奋,身心愉悦。因此,壮家人把嘹歌视为传统歌经,代代传唱。(廖红日)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