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僚人人物 >> 人物写真 >> 正文 | 今天是: |
![]() |
为传歌,哪管八千里路云和月 | |||
作者:蔡立梅 文章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1 ![]() |
|
||
文化广西﹒壮语新歌 为传歌,哪管八千里路云和月 南国报记者 蔡立梅 作为壮族音乐家,尽管范西姆已经N次出现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但这次还是忍不住要再写他,因为他总也停不下寻找民歌的脚步,他带着敏锐的听觉,捕捉和发现好的音乐,而且,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带着一双“狩猎”的眼睛,这双眼睛,会隔着厚厚宽宽的眼镜片,为发现一个新人而放射出欣喜的光芒。 艺海寻真马不停蹄 3月,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跑了5个县,这是广西音乐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云南系统地考察壮族山歌;4月,从田东、田阳、平果回来,只休息了两天,又前往德保、靖西、大新、龙州采风——一站接着一站,并且还拄着一根拐杖!真是难以想象,如此拼命采风的是一个刚大病初愈的老人,说他“不怕累”等于白说,说他“癫狂”、“不怕死”,都不为过,他说,他要从壮族的歌海中,采集最优秀、最有特点、最典型的民歌,完成“壮学丛书”中《壮族民间歌曲100首》的编撰,这将是一本跨越省界,集音、谱、图、文、像于一体的壮族民歌精选图书,填补国内此类丛书的空白。主持这套丛书编撰的自治区原副主席张声震已80多岁,他叮嘱范老:“我老了,壮族音乐就交给你了。”心中的紧迫感将范老一次次“驱赶”下乡,只要下到乡间,他就会完全忘记了劳顿,甚至自己的病痛。 范老时常重复一句话:“一个智者说,一个民间艺人的过世,等于一个小博物馆的毁灭。亲近民间艺人,就是亲近民族音乐文化的宝库。”不久前,他3天里跑了两趟田东,只因为田东有个歌手会唱很多山歌。范老的学生、接力出版社的编辑陆璎一直跟在范老身边作助手,一个多月跑了那么多地方,年轻力壮的他在范老面前不敢说累,只能私底下偷偷喊一声累。 在靖西,40年前就为范老唱过山歌的绣球王朱祖线,看到范老拄着拐杖,握着他的手忍不住热泪横流。 发现德保三声部民歌,如获至宝 对于德保民间艺人、天保壮剧团团长黄广扩(本报曾作专题报道)来说,4月有些不寻常——15日,广西区党委副书记李纪恒在百色市、德保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赴德保都安乡观摩这一民间艺术团的排练和表演,听了马骨胡独奏,他兴致勃勃地向黄广扩了解这一壮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即兴吹了一段笛子,还试吹了一下田螺笛;16至18日,范老又率专家学者到德保采风,采集了天保壮剧团创作演奏的壮剧音乐。民间民族音乐得到领导和专家的重视,黄广扩很高兴;而范老也很高兴,因为他有了新发现——16日下午,范老接连走了兴旺和都安乡的两个歌圩。听了三位老人的演唱后,他惊喜地发现,德保民歌竟然也有三声部的! 挖掘新人乐此不疲 多年前,一个山村的壮族小姑娘参加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的“海选”,她唱了一首台湾的流行歌曲,被考官刷下,主考的范老似乎看到了什么,他追出教室,问小姑娘,你会不会唱家乡的山歌?小姑娘放开嗓子唱了一曲高山腔,清脆嘹亮的歌喉让所有考官震惊——范老的这一追,追出了一个优秀的民歌手黄春艳。从这个多年前的经典插曲,可窥见范老的伯乐本色。陆璎说,去年为了挖掘唱平果嘹歌的好苗子,范老在平果一个下午跑了十几个学校,阅人无数,终于劳累过度而导致中风。 范老于今年3月在云南省文山采访壮族支系土僚人歌手的场景 唐建祥 摄 唐建祥 摄 今年4月,范老在广西大新县采访壮族歌手的情景 走在龙州的乡间小路 唐建祥 摄 范老和歌手在德天瀑布前的合影 唐建祥 摄 范老在广西德保县红场琴行考察突围乐队的场景
南国早报记者 蔡立梅 摄
黄东、黄德、李俊等三个初中生给范老唱起了德保三声部山歌 南国早报记者 蔡立梅 摄 范老和突围乐队全体成员一起合影 南国早报记者 蔡立梅 摄 南国早报记者 蔡立梅 摄 南国早报记者 蔡立梅 摄 南国早报记者 蔡立梅 摄 |
|||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用户留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