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僚人家园
-什么是壮民族?
他们是百越人的直系后裔,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壮侗语族里的一个典型代表;形象地说,壮族是粤人(广府人)的表亲,泰族人、老族人、傣族人、掸族人的堂兄弟。
-什么是僚人?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旅游篇 >> 旅行资讯 >> 正文 今天是:
环大明山旅游圈民族文化风情探奇·山水文化篇
作者:谢寿球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1    
          ★★★ 【字体:

    壮族在线2005-07-17讯(谢寿球)《环大明山旅游圈民族文化风情探奇》一书是壮族在线贝侬参与编写的一部新书,现将书中的一些章节发布并征求修改意见:

环大明山旅游圈民族文化风情探奇*山水文化篇


一、广西“黄金弧”的龙头  

  广西南部有一条奇特的山弧,这就是被著名的地质学家命名为广西弧的都阳山——大明山——大瑶山——驾桥岭弧形山系,山系东西两翼在镇龙山会合,构成完整的弧形。这一弧形山系是广西盆地的黄金分割线,广西许多著名的景点都分布在这一山系及山系两侧,使广西弧成为广西著名的旅游景观带。

  由于“黄金弧”的走向正好迎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季风,因此内外两侧的自然景观有明显的差别。“黄金弧”的外缘是海洋气流的迎风坡,气候湿润多雨,内缘是背风坡,雨水相对较少。弧形山脉内缘,构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弧形山脉外缘构成沿右江、郁江和浔江分布的百色盆地、南宁盆地、郁江平原和浔江平原。广西的主要农业区都分布在这一黄金分割线的内外缘。

  大明山位于这一“黄金弧”与北回归线相交的黄金分割点上,这一独特的位置使大明山形成了奇异的山水脉像。阳光直射点每年春天后都往大明山移,而直射点到了大明山后又回头往南移。古代居住在环大明山地区的壮族先民对这一现象觉得非常神奇,认为大明山是祖宗神居住的山,太阳是祖宗神把它请回来的,因而产生了《妈勒访天边的故事》,并且把大明山叫做“岜是”(壮语,意即祖宗神山)。

  大明山的最高峰叫龙头山,由于太阳光在云层和水汽中的衍射作用,龙头峰顶和仙人台等山峰久不久出现一种罕见的灵光投影现象,当地的壮族叫做照仙镜。另外还经常出现一种似风非风、似涛非涛、似雷非雷的鸣声,古人因此把“岜是”改名为“大鸣山”,明代又写成了“大明山”。

  龙头峰高1760米,由于海拔高,山顶的气温比山下的气温低10度左右。从山下到山顶,气候与植被呈现垂直变化。山下是热带季风气候,山上依次变化成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与气候的复什多变,使大明山成为广西中部少有的动植物宝库。

  大明山的隆起和断裂,使大明山成为岩浆活动地带,生成了许多奇异的矿产。重要的有铜矿、钨矿、铀矿、钒矿等,其中稀有的五氧化二钒蕴藏量居全国第一,铜矿蕴藏量占广西的三分之一。丰富的铜矿蕴藏使大明山地区成为广西最早的冶铜基地,孕育出壮族最早的青铜文明。传说古人曾在龙头山前的山谷中发掘出一把镆铘宝剑,因此大明山的别名也叫镆铘山。

  环大明山地区是广西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最为奇异的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广西第一奇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橄榄峡谷(谢寿球 提供)


二、中国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

  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表面的最北纬线,也是划分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它虽然是地球上一条看不见的线,但是它确确实实是一条影响自然和社会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在研究天文、地理、气候、土壤、生物、生态环境、自然地带分异、农林区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回归线所经过的许多国家都重视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建造标志建筑,作为新的旅游景观和科普教育基地。北回归线环绕北半球十六个国家,共建了11座北回归线标志建筑,其中有7座北回归线标志建筑都在中国,分别在广州、汕头、封开,台湾省的嘉义县和花莲县,广西的桂平,云南的墨江。这些标志建筑有碑、塔、园等。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建筑是广东从化的北回归线标志塔,这座塔连塔座总高30.25米。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建筑是云南墨江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总面积1500平方米。但是世界上所有的回归线标志建筑都不如大明山这个天然的标志园高,也不如这个天然的标志园大。大明山最高峰龙头山海拔高度为1760米,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六万五千公顷,北回归线正好穿过大明山中部,大明山是全国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

  在北回归线穿过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自然条件恶劣的沙漠和高原,但是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明山却是水光潋滟,林木葱茏。这一独特的现象使大明山成为科学研究北回归线现象的最佳地点。每年6月夏至中午,是大明山地区研究太阳直射现象的最佳时刻。这时候大明山的山、树、石在日光下全都出现了奇异的“立竿无影”现象,就是人的影子也缩到脚底下。人的影子在壮族同胞的传统观念中一直是灵魂的标志,影子拉长歪斜,就意味人的灵魂会脱离肉体,这是不吉利的。而影子缩到脚下,这就意味人的灵魂紧紧地附在人的身上,这是大吉之兆。因此大明山地区的壮族先民都在夏至的这天上大明山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一年的平安。

  在北回归线南北两边的大明山植被和景观都有明显的变化,研究这一变化,对于保护和开发大明山旅游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明山将会成为最大的北回归线现象的科学考察基地。


三、南宁市最大的天然“空调”

  南宁市是全国著名的绿城,绿城最绿的地方是大明山,大明山的森林面积达16000多平方公里,横亘马山、上林、宾阳、武鸣四县。它像一个巨大的“空气调节器”,深刻地影响着南宁市的气候变化。
  大明山平均海拔1200多米,属于高山森林气候。大明山夏季7月平均气温21℃,平均气温比南宁市区低7.2℃,比桂林低7.0℃,比北海低7.7℃,山下海拔约200米,年平均气温约21℃,在山上,却只有14℃左右。盛夏,山下有30多度的高温,山上仍是阴湿的凉爽天气,—般也只有20°C左右,按气候学的划分,五天为一候的候平均温度在22℃以上为夏天,那么在大明山上并没有真正的夏天,夏季南宁市气温酷热难耐时,山上却冷风习习,一派清凉世界的风光,晚上睡觉还要盖薄棉被。大明山是南国理想的避暑圣地,1980年10月18日陈慕华副总理上大明山考察时,对这里夏天的气候赞叹不绝,指示要把大明山建设成为像庐山一样的避暑旅游区。
  夏天,大明山16000多平方公里的森林像一个巨大的空调,给绿城南宁源源不绝地送来了阴凉的空气,使南宁市的空气质量比广西其他城市都高。冬天,高耸的大明山也成为南宁市北面的巨大屏障,挡住了从北方南下的寒流,使南宁盆地冬季的气温比寒潮能长驱直下的湘桂走廊宾阳、横县等地气温暖2至3摄氏度。
大明山空气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6到10万个,而南宁市区内负离子的含量每立方厘米只有0.2万个,高30至50倍,被称为南宁市的天然氧吧。丰富的负离子使大明山成为保健疗养的最佳地方。许多奇难杂症的患者到大明山住上一段时间,病症常常不治而愈。
    冬天的大明山气温常常低于摄氏0度,只要南宁市出现摄氏5度以下的气温,大明山上就会呈现出南国罕见的雪域景象。在上山道路10公里以上的山界经常积雪,往日莽莽林海变成了皑皑雪原,苍松修竹、奇花异草都挂满了一条条的冰凌,有的长达1米,树挂晶莹剔透,雾淞混沌迷蒙,这为难见雪景的南国游客提供了最佳的赏雪去处。南国的游客冬季不必远赴东北林海,只要驱车100多公里就可以欣赏东北林海雪原的奇景。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冬日上大明山赏雪成为南宁市民的新时尚,每当山上飘雪的日子,冷寂的大明山便会骤然热闹起来,上山赏雪景的人每天成千上万,涌动的人潮也成为大明山冬日的一道鲜明的风景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山雪景 (谢寿球提供)


四、灵异的水脉

  大明山是武鸣、马山、上林、宾阳四个县的水源发源地,这四个县共有33条主要河流的源头位于大明山。发源于大明山的数十条大小河流养育了周边200多万的人口,孕育出了大龙湖、清平湖、灵水、罗波湖等一颗颗璀烂的南国明珠。由于地理位置与地质构造的独特,使发源于这一山脉的水系呈现出许多灵异的现象。

  大明山北坡的地势较南坡险峻,因此大明山上的大瀑布多集中在北坡。著名的大明山瀑布有金龟瀑布和龙尾瀑布。这些瀑布都藏在险峭的山峡中,比起广西其他瀑布更有野趣。

  大明山周边的湖泊也很奇特,大龙湖内石峰耸立, 14座玲珑的石峰就如同14朵出水芙蓉,是广西境内少有的喀斯特地貌水库,被称为广西的“下龙湾”。武鸣的灵水、罗波潭也以清幽秀丽而闻名。

  大明山周边多是喀斯特地形,从大明山发源的的河流在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形中穿行,山光水色不似桂林却胜过桂林。明代大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在考察上林县洋渡河风光时曾赞道: “有江西自上林大明山发源,东流至此,横为洋渡。渡之南,则大峰离立,若建标列戟;渡之北,则石峰回合,中开一峡,外凑如门”,徐霞客把洋渡奇异的山、灵秀的水概括得淋漓尽致。

  大明山周边的地下泉水因地质构造变动也经常呈现奇异的景观。据武鸣县志记载:

  “光绪八年二月,罗波潭水浊半边清半边,经三日复全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月,百合江上的名为璜淋的大潭(在今两江乡四联村),潭中原澄清的水忽然变为红色,并有如红云的雾气从潭底翻腾冒出,至次年二月始息。”

  “1984年11月,府城乡喜庆村的覃拉泉,忽有两股黑色水分别从泉缘石缝中涌出,源源不绝,连出七昼夜。黑水呈浮带状在澄清的潭水中缠缠绕绕,如蛇戏水,又不随清水流入河,奇象奇闻轰动遐迩,每日临泉观看不下千人,其中从南宁市来的不少。传说此水能健身除病,许多人下泉洗澡或瓶装携归以作药用。但黑水盛于器皿内过10余分钟即变清,此即所谓黑水不流入河之谜底。当地村人忆说,1944年11月间出浅红色水带1天,1976年11月间,该泉连出浅红色水带7天。在泉出异色水期间,水质无异味,泉傍的覃拉屯民众照常到泉里取水作生活吃用,无异样反应。”

  “1991年8月,县境大旱,城厢乡串钱村关栏(土名)山谷中的一个溶洞忽然涌出大水,将山间几十亩洼地淹成池塘。附近村民养鱼其中。直至次年8月,溶洞出现吞水现象,村民们赶紧捕鱼,一天多时间水即消完。历年来,该溶洞在雨水较多或正常的年头都是吞水的,但当县内发生大旱时就一反常态吐水成池,大概10年、8年就吐一次,每次驻水期短者几个月,长者一年左右。”

  2004年12月在印度洋发生大地震前夕,清彻的灵水突然冒出黄水,这一现象许多老人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时,印度洋的大海啸不久就发生了,看来大明山地下的水是与地震带相通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山龙湖(谢寿球提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山瀑布 (谢寿球 提供)


五、山前沉积带——大明山的黄金带

  大明山南麓的武鸣县马头乡和两江镇,蕴藏着一条神秘的黄金带,这一地带是大明山隆起而形成的地质断裂带,断裂带走向与大明山走向大体一致。沿断层构造线形成雷圩——两江圩——和圩——马头圩断层谷地,武鸣至马山间的公路即沿断层谷地延伸,公路两侧,常见断层三角面犹如鬼斧神工般地砍截扭曲,地层如同大树年轮一样整齐排列,成为独特的地质景观。由于岩浆在断裂带活动的加剧,使这一地带形成一条黄金与铜的富矿带。这里的黄金的分布有三种形态,一是脉金,蕴藏于地层深处,二是堆积金,分布于山前沉积层中,三是砂金,分布于大明山流出的河溪沙砾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一地带的河流中随便撮一泥箕沙土淘洗,都会发现微小的金屑。

  这里的铜矿蕴藏量也非常丰富,已探明储量为2600万吨,占广西已探明储量的30%,金属量为27万吨。矿石一般含铜354%,最高达8%10%。最为奇异的是这里的铜矿也含有金和银,原矿加工所得的铜精矿中,每吨含有黄金1.29克至3克,银374克至420克。大明山南坡山前断层谷地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带。

  这一地带除了金、银、铜外,还蕴藏着丰富的钨、锑、铅、锌、铁、锰等矿藏,由于金属矿藏丰富,引起了地磁场的异常变化,经过这一地带的车辆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生机器故障,飘过这一地带的云彩也会幻化成奇异的形状和光晕。据县志记载,云彩幻化成图形最奇特的一次是“清同治二年(1863)四月初二,县境东南部上空的云汇集成一大“福”字,笔画分明,至次夜方散。”

  从马头到两江的地带也是壮族历史文化的“富矿带”,这一地带是大明山阻挡太平洋季风形成的多雨地带,充沛的雨水把大明山上的泥土冲下山脚的断层谷地,沉积成一个个扇形的河谷小平原。这些河谷小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因此成为壮族先民最早的农耕稻作区。据广西著名的考古专家郑超雄研究,壮族最古老的方国就诞生在这一地带。著名的元龙坡遗址、安等秧遗址就位于山前小平原上。在这一地带,历史文化沉积层与地理沉积层惊人地重合在一起。

  据马头乡的干部反映,马头乡的大明山脚下有壮族商代的庙宇,有古老的壮族街圩。奇特的是龙头山坳上和山下的圩街相呼应,也有一个地名叫“仙圩”的古迹。据武鸣县志记载,大明山“山之最崇处名为镆铘,遥望茫茫极天。登其巅,群峰相向。山坳处有石坪一,石墩八,石灶七,尘不到,苔不封,四周茶树古茂异常,所谓仙圩也”。这“仙圩”可能是古人上山祭祀的场所

  大明山前冲积小平原丰富的壮族历史文化资源,为大明山旅游区开发壮族文化风情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六、“天上的棋坪”

  大明山群峰耸竖,远望好像山上没有一块平地,其实大明山上有许多山间平地。当地人把这种山间平地叫“天坪”。这些天坪是一块块长满野草的山间小冲积平原。这些天坪大小不一,大的像飞机场,小的像篮球场般大。最大的一快面积达180亩,据说在战备紧张的70年代曾计划把它开辟成战备机场。在大明山顶共有8个天然草坪,它们同在一条直线上并与北回归线垂直,

  天坪的植被也非常奇异,天坪的周围都是高大的乔木或丛生的灌木,而草坪中却一棵树也不长。早些年,保护区的人曾故意在草坪边沿种植过一些竹子、小树,但是许多年过去了,竹子和树木都细小像禾杆,怎么都长不大。不少地质专家、植物专家都深入研究了这一现象,却解不开其中的奥秘。

  天坪是一个个充满神秘故事的地方。许多天坪的中间都有宽平的石板分布,这些石板上长满了杂草,掀开杂草便露出了像碑石般的石板,石板上刻满了莫名其妙的文字和线条,这些神秘的文字线条谁也看不懂,当地人管这种“文字”叫“天书”。

  据武鸣县志记载,古人曾在五天坪建过一座庙宇,叫三宝殿,称有三位古人在山上修炼,得道成仙,庙是为了纪念这三位仙人而建造。现在五天坪还有庙的遗址。

  据当地群众传说,古代曾有一个人上山采药,在天坪上遇见两个人在动棋,他便站在旁边观看,看得入迷后忘记了回去的时间,等他醒悟下山,山下已过去了三十年,家里的人事全非,他才知道遇见了仙人。大明山管理部门根据这个传说,在“天坪”建造了一个世界最大的“棋坪”,并举行了一场可进入吉尼斯纪录的象棋比赛,这场比赛轰动了全国,大明山的天坪因此闻名天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坪棋盘(谢寿球 提供)


七、彩霞边的“仙镜”

  大明山峰的云层水汽在阳光的衍射作用下出现一种罕见的灵光投影现象。上林县的八景中有一景叫“仙人照镜”。指的就是龙头峰上的“灵光映像”现象。大明山灵光映像现象是清晨或傍晚,太阳初升或落下时,山顶上云雾翻腾,阳光通过水汽的衍射作用,投映到天边形成一个巨大的彩虹镶边的圆形光影。大明山壮族民间叫它为“仙镜”,这时人站在山顶上就会在“仙镜”上投映出一个巨大的人影,人们把这现象叫“照仙镜”。

    “仙镜”现象并不是经常可遇到的,只有在特殊的天气和地磁异常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峨嵋山上也能看到,称作“佛光”,也叫“峨嵋宝光”;在德国的布洛根山,人们把它叫做“布洛根妖怪”,可见大明山的“仙镜”非常神秘稀奇,因此壮族山民都把上山顶能看到“仙镜”当作最大的幸运。

  照“仙镜”的理想地点是大明山的仙人台。当太阳刚升起或即将落山时,如果人们背着太阳站在仙人台上,仙人台下有浓密的云层,阳光照射在人们的身上,影子投射在前面的云雾屏幕上,云雾的水滴把阳光弯曲回折(称为衍射或绕射),把由不同波长所组成的白色光分离成外红内紫的光环,这些衍射的光线只在—定角度上才映入眼帘,这个适当角度的光环正好环绕人们的影子,就形成了能照人影的彩色“仙镜”’,这时人做各种动作,折射在光环中的影子也会随着动作,人停影亦停,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吸引着不少游入。由于大明山多雨,湿度大,  “仙镜”现象的频率也比峨嵋山大,这是广西境内独特的旅游资源。


八、珍稀神秘的动植物  

  大明山是广西珍稀动植物的宝库,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格木、钟萼木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白豆杉、福建柏、观光木、马蹄参、紫荆木等16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穗花杉、长苞铁杉、青钩栲、粘木等9种,特有种88种,局限于大明山的特有种有30多种,其中许多是第三纪孑遗植物,对研究这里的古地理很有价值。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黑叶猴、金钱豹、蟒3种;属二级保护的动物有林麝、苏门羚、黑熊、原鸡、白鹇等34种;有经济价值与科研价值的动物164种,国家濒危动物48种,广西区级保护动物83种。此外,大明山还是鹰科、秧鸡科、杜鹃科、三趾鹑科、卷尾科等候鸟迁徙的停歇地和必经路线,是研究候鸟迁徙路线的理想之地。

  大明山作为国家森林公园最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植被景观主要是热带雨林型的郁闭乔木林和山顶苔藓矮林。沟谷乔木林主要分布于谷深坡陡的甘南河、朝阳沟的部分地段。山顶苔藓矮林主要分布在高山近山顶部位,约在1400米以上。

  在大明山的下最沟,有一个奇特的桫椤谷。这里景观雄险幽深。山谷中广布恐龙时代的树蕨—桫椤和黑桫椤,总株数有数万株。其中桫椤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极为珍贵。沟中海拔595米处有一株桫椤王,胸径达37.2cm,,主干高9米,是国内最大的桫椤树之一。

  山顶苔藓矮林因为在高山大风的强烈吹塑下,形成低矮的粗短枝茎,顶平斜出的树冠,似一株株天然盆景,又因海拔高,常有云雾笼罩,湿度大,在树干树枝附生着青青的苔藓,成为山顶上独有的苔藓矮林,其间常伴生灌木类的多种杜鹃花。每年春天杜鹃花盛开的时候,山上就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壮族民间传说大明山上有一种神奇的草叫“鸳鸯草”,男人只要身上携带这种草,姑娘便会像着了魔似的紧追不舍。据说“鸳鸯草”的样子像含羞草,只要触动了它的枝叶便会像跳舞般摆动。“鸳鸯草”到底能不能让姑娘像着了魔似的紧追不舍,不得而知,但确实让环大明山周边的许多男人像着了魔似的一拔又一拔地进山寻找这一神秘的草药,发生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大明山在历史上曾经是珍稀动物华南虎和鳄鱼的栖息地,据武鸣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二年,县域虎害严重,据葛圩、林圩、六塘、马头等地统计,遭受虎害伤亡者几百人”。直到解放初期,大明山的华南虎才绝迹。而鳄鱼在明代就绝迹了。

  在这些珍稀动物中,环大明山地区的壮族同胞最喜爱的是鹭鸟。传说古代壮族先民开发环大明山地区时,这里森林遮天蔽日,看不见土地和水源。后来是鹭鸟的叫声指引壮族先民找到了水源和可开垦的田地,因此壮族先民才在环大明山地区定居下来。为了纪念鹭鸟对壮族先民的贡献,壮族先民于是在铜鼓上铸上了鹭鸟纹,把它当作吉祥物来祭祀,并把最早定居的地方叫做陆斡。(鹭鸟在壮语中的名字叫陆斡)

  环大明山地区的壮族同胞最忌讳的动物是飞虎(壮语名叫度邦),这是一种长相像松鼠的动物,学名叫鼯鼠。飞虎腋下长着像皮膜般的翅膀,可以在山间或林间滑翔。飞虎的长相虽然可爱,但它的叫声实在是阴森恐怖,活像人被打死时的惨叫声。传说飞虎飞到哪一个村子凄叫,哪一个村子就会死人,因此飞虎被壮族同胞当作灾星,平常躲避惟恐不及。这一习俗无形中保护了飞虎这一珍稀动物,使大明山成为广西飞虎最多的地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明山杜鹃(谢寿球 提供)


九、天籁奇音

    大明山原来的名字叫大鸣山,为什么叫大鸣山呢?据民国四年编纂的武鸣县志载:“每岁秋,烟云郁积,内有声似风非风,似雨非雨,似雷非雷,似波涛非波涛,或三五日或旬日乃止,名曰大鸣。”看来大明山的得名是因为山中经常出现一种奇异的声音。据当地的老人介绍,每当秋日夜晚阴霾密布时,只要进山的人不及时出山,天空中便会出现一种令人恐怖的怪声。这种怪声是在空中传来的,像一头巨大的黄牛在喘叫,遇见这种怪声,人们都急忙下山,如不及时下山,往往在慌乱中迷失方向,转几天也找不到出山的路。对于这种怪声人们都传说是山神在发怒,因此必须等山神的怒气消失后才能进山。这一怪声在解放前经常出现,解放后因为山林被大炼钢铁时过度砍伐,这一怪声就很少听见了。

    对于大明山中的这种怪声,一些学者认为是山中地磁异常时录制下的林涛声。他们认为大明山中有巨大的磁铁矿体,当被电离的巨大气流经过磁体时,磁体便会把当时的风声、林涛声、动物的叫声录制下来。这种地磁录制下来的声音在一定的地磁异常情况下又被释放,便产生了“大鸣的怪声”。

    这-种“天际怪声”在欧洲莱茵河河谷中也曾经产生过,欧洲人称之为罗累莱女神的歌声。在欧洲莱茵河中游右岸峡谷之中,有一块岩石,名叫“罗累莱”。在岩石上建造有一尊栩栩如生的少女塑像--“罗累莱女神像”。这尊女神像源于一个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罗累莱”的痴情少女被背信弃义的情人抛弃,她愤然从岩石上跳入莱茵河,变成一位美丽的女神。每当旭日东升之时,她坐在岩石上唱着悲切的情歌。据说,当地人在天气不怎么好的时候,时常听到隐隐约约的“女神歌声”。并且,这“歌声”出现时,鸟群就会“深受感动”,显得很不安,乱飞乱叫。美国匹兹堡大学梅尔文·克赖圣教授经过长期观察研究,揭开了这一现象的奥秘:这是大气层的震动声与鸟群呜叫的混合声。原来,黎明时的初升太阳放射出来的电荷微粒子团突然进入地球大气层,使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受到强烈冲击,会使大气层产生一种高能的发光现象并同时产生一种低周波的震动声音来。当外界的阳光、湿度、温度和地电等自然环境条件合适时,低周波震动声音的一部分,就可能传到听觉灵敏的一部分人耳朵里而听到这种“天际怪声”。受这种低周波震动声和非可见光波的影响,鸟类常受迷惑和干扰,使飞行失节而喧叫,与低周波震动共同形成这种奇怪的混合声。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大明山的“怪声”也像罗累莱女神的歌声一样,是电荷微粒子团强烈撞击大气层的分子和原子产生的一种高能的发光现象和同时产生的一种低周波的震动声音。但是这一观点无法解释大明山上的怪声“或三五日或旬日乃止”的现象,还是“地磁异常录制”说较有说服力。不管怎样,大明山这种奇异的怪声现象对许多爱好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旅游者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十、山水奇地--马山敢卡神山

    壮族的母亲河与广西弧的西翼大明山--都阳山有一个神奇的交汇点,这一交汇点也是旧思恩府乔利河与红水河的汇合处,由于山水脉象的奇异,使这里沉积了深厚的壮族文化遣存。

    这里有一列背靠红水河的山叫九儿山,中间有一座山峰叫敢卡神山,“敢卡”按照壮语的反切隐语就是大腿根部的地方,“敢卡”神在壮族的神谱体系中是女祖神和主生育的神。奇特的是敢卡神山和它的名字一样整个就像女人的下身,它的主峰像女人的肚子,两侧副山像女人的大腿和膝盖,中间的岩隙像女人的阴部。岩隙周围树林茂密,一股清泉在这里流出,长年不断。传说敢卡神很灵异,青年男女到这里朝拜往往婚姻幸福,子孙满坣。看来,敢卡神山是壮族原始宗教的祭祀地。壮族原始宗教的祭祀地如田阳敢壮山、龙州的紫霞洞、田东的敢仰洞和母娘洞都有壮族古歌圩遗存,敢卡神山也和其他壮族原始宗教的祭祀地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著名的大歌圩,马山、都安、武鸣三县的壮族群众每年正月初二至初三都聚集这里的红旗桥附近举行大型的歌圩活动,人数多达二三万人,不管历代的统治者如何驱赶禁歌,这里的歌圩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这里有歌圩活动的传统,所以成为当地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圣地,每当节日晚上,月圆之时,马山、都安、大化三个县城的青年男女都三五成群到这里赏月、唱歌、跳舞。红旗桥赏月成为这一带闻名遐迩的风景线。

    由于敢卡山奇异的地理位置,许多江西的风水先生都传说这里有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只要把祖坟葬在这里,子孙代代都会贵不可言。这一传说使许多江西的迷信者对这里的风水趋之若骛,每年清明,不少江西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满山转悠,寻找那块传说中的风水宝地。

    敢卡神山前面是红旗山电站库区,库区内岛屿湖汊星罗密布,满山果树亭亭如盖,是一个山水清幽的风景区。敢卡神山后面的红水河段是著名的百龙滩电站库区,这一段河滩有一片宽阔的沙滩,在这一片沙滩上烧烤、游泳,不似北海银滩却胜过北海银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河滩蕴藏着丰富的红水河奇石,到这里搜奇揽胜,说不定会意外地拾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红水河奇石,使你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敢卡山 (谢寿球 提供)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