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僚人家园
-什么是壮民族?
他们是百越人的直系后裔,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壮侗语族里的一个典型代表;形象地说,壮族是粤人(广府人)的表亲,泰族人、老族人、傣族人、掸族人的堂兄弟。
-什么是僚人?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概况篇 >> 文化风俗 >> 正文 今天是:
八月十五祭月亮
作者:路漫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1    
          ★★★ 【字体:

——八月十五祭月亮——

作者:路漫 编辑:2002.09.02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壮族人民也十分看重这个节日。在壮族地区,中秋节的活动内容除了与汉族的中秋节相似外,还有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比如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节”。
    在农村,农历八月是相对比较农闲的,暑天刚刚过去,天气晴朗清爽,秋风习习,最适宜进行各种户外娱乐活动,难怪八月中秋壮人的喜庆活动那么丰富多彩。
    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月色最美,全家人在这一天都聚在一起,宰鸡杀鸭,做月饼吃团圆饭,所以也叫“团圆节”。
    中秋赏月、祭月是中秋活动的重要内容,当明月在东方冉冉升起,人们便设案于庭院,祭拜 月亮,供品以月饼为主,另加瓜果之类,特别是柚子是不可少的,祭品多具圆形,是取团圆之意。祭毕,家人团坐,饮桂花酒,吃月饼,赏明月,讲述有关月亮的故事,比如牛郎织女、吴刚伐树等等。
    有些地方的青年男女,祭拜月亮之后,便乘着清亮的月光,成群结队到夜色悠美的野外对歌,往往通宵达旦彻夜不歇,对歌后带着露水成双结对窃窃私语,有的从此结下百年之好。
    以青少年为活动主体的放花灯,也是壮族地区中秋的特色活动。中秋夜之前,人们便用竹篾编扎成兔子、蜻蜓、鲤鱼、虾公、蝴蝶、走马灯等等花灯,祭拜月亮之后,青少年、儿童全部出动,各色各样的花灯五彩缤纷,无比壮观。他们提着花灯,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具特色的是,把整个柚子挖空后,在柚皮表面雕刻各种精巧图案,在中间点上蜡烛,然后竞放到池塘、河湾等水域,任由它漂流浮游。宽广的水面,盏盏花灯,相互追逐,与天上的银河相影成趣,好不壮观。
    年轻的媳妇们,不好意思去对歌,也不便跟娃仔嬉闹花灯,但她们却另有天地,这便是“请月姑”活动。为了表示对月姑的尊重,白天里就做好梳妆打扮,用棉线绞刮过脸庞,再用艾叶水沐浴,穿上节日盛装,把请月姑的处所用柚子叶水洒过,保持干净清香。祭月亮之后, 村里的年轻媳妇便不约而同凑在一起,点好香,摆上祭品,口中念念有词,邀请月姑下凡来,同她们共度中秋良宵。有的还叫漂亮的媳妇(或姑娘)扮演月姑席地而坐,微微闭上双眼,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围在月姑前面的媳妇便向月姑表心愿,测未来,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在纯洁的月宫上,表达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
    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活动是“偷青”和“骂中秋”。一些不愿参加对歌但又特别活跃的青少年,他们三五个凑在一起,悄悄地钻进别家的菜园,偷采葱蒜之类的小菜,寓意是偷取别人的聪明(葱、蒜是借聪、算之音),让自己更聪明起来,这便是“偷青”。被“偷青”的人家 不但不恼,反而高兴,因为人家“眼红”他家的人聪明才去“偷”呢;如果没有一个人去偷他家的“青”,说明没有人看得起他,他自然就不高兴。
    “骂中秋”也有相似的寓意。三五个青少年明目张胆地到别人家门前搞恶作剧,惹主人出来臭骂,于是双方便激烈地对骂起来,骂得越凶越爽快。当地民俗认为,中秋之夜被骂,是一种祥瑞,被骂越多越长寿,所以只有德高望重的人家才讨得人来“骂”哩。
形形色色的中秋习俗,说明壮族人民对中秋节别具一格的风情。

相关内容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