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僚人家园
-什么是壮民族?
他们是百越人的直系后裔,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壮侗语族里的一个典型代表;形象地说,壮族是粤人(广府人)的表亲,泰族人、老族人、傣族人、掸族人的堂兄弟。
-什么是僚人?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概况篇 >> 文化风俗 >> 正文 今天是:
壮族音乐简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1    
          ★★★ 【字体:

前221年以前的壮族音乐文化 

    壮族的民间音乐是壮族人民劳动实践中的产物,是与自然作斗争的产物。最早的民间音乐作品应该是反映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最初的、极其幼稚的一些看法,应该是反映劳动生活的短小而节奏性的作品。但由于这样的作品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没能很好的保存下来,不过,我们认为广泛流传在民间口头的《妈勒访天边》、《康特射太阳》等,应该是壮族民间音乐中比较早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都叙述了天地、日月、山川、树木等自然界的形成过程;叙述了人种、谷种的来源,表现了古代壮族劳动人民对天地万物起源的看法。《盘古》也是口头流传较早的作品,因为它叙述了洪水翻天给壮族人民带来灾难。无论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或洪水都是与古代壮族人民紧密的联系着的,是壮族人民的祖先用想象和借助想象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表现了他们征服自然的强大力量(和自然灾害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


前221——1840年的壮族音乐文化

    这时期产生很多具有战斗性的苦歌,如穷人苦歌、长工苦歌、媳妇苦歌、孤儿苦歌、寡妇苦歌等等。反映这种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壮族人民对土官的反抗斗争,就成为这个时期壮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内容。

    壮族民间歌曲是壮族人民集体创造的结晶,是表达壮族人民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壮族民间歌曲按题材划分,主要有山歌、小调、风俗歌、叙事歌,流行最广泛的是山歌。

    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西、加、比、论。

    壮族民间歌曲语言简练,通俗生动,朗朗上口,可吟可唱,妙趣横生,多即兴性。歌词大只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歌体:腰脚韵体、头脚韵体、脚韵体、勒韵体、自由体、四六联韵体等。

    壮族歌圩,又称“浪花歌”。壮话叫“圩逢”、“窝岩”、“窝墩”等,是壮族人民歌唱的圩市,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明、清逐渐完善。

    壮族在说唱说唱音乐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汉族的民间说唱一样,曲种丰富,它的基本特点是以说唱为主,边说边唱,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思想感情。这种艺术形式说唱兼行,结构自由,故事情节一般比较复杂,它通常由民间艺人手抱天琴、三弦、脚抖铁链伴奏,用本民族语言演唱,深受壮族人民群众的欢迎。壮族说唱形式有:唱师、末伦、卜牙、唱天、谈涯、比鱼、蜂鼓说唱等,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大都是在当地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关于壮族乐器,当时广西贵县泊湾一号墓出土的木腔皮鼓、瑟、竹笛,名称与形制均与中原大致相同。木腔皮鼓,中原地区在商周时代已经使用。秦汉时期,壮族地区的乐器就已相当完备,计有铜鼓、皮鼓、瑟、竹笛、侗甬钟、羊角纽编钟、越筑、角、箜篌、铜铙、铜钹、芦笙等20多种,体鸣、气鸣、弦鸣乐器齐全。其中除少部分如鼓、瑟、甬钟是由汉族地区传入外,大多数都是本地生产的乐器。壮族人民曾在明、清时期使用过44余种乐器,并且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当时的乐曲已超过白首,在演奏形式上不仅有了独奏、重奏、齐奏,且有了管弦乐合奏,步行鼓吹等都已经正式形成。一般情况下,民间器乐是用来作为歌和舞蹈的伴奏。


1840——1919年的壮族音乐文化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大肆入侵中国,我国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壮族社会和全国一样,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代壮族社会的基本情况,一方面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互相勾结,日益残酷的统治、剥削和奴役壮族人民日益觉醒,越来越激烈的展开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在这个时期,壮族音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叙事长歌深刻的人民性;

二.壮族歌圩日趋完善;

三.反映太平天国的歌谣;

四.反映中法战争的歌谣;

五.反映辛亥革命的歌谣;

六.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


1919——1990年的壮族音乐文化

    一.左右江革命历史歌谣

    左右江是壮族聚居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历史歌谣。农村中群从歌咏活动普遍活跃,各村寨按传统习俗举行歌圩,逢圩日,青年男女聚集山坡 、田垌或村头,对山歌,通宵达旦,人们通过歌圩进行歌唱、娱乐,交流感情。

    二.民歌改编、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族民间音乐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变革,在党的文艺政策和“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城乡普遍开展歌咏活动,举行山歌比赛、群众歌曲比赛;为了推动民间音乐事业的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还根据壮族民间习俗每年定期举办广西国际民歌节。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群众音乐活动十分活跃先后成立了广西歌舞团、广西壮剧团及各县文工团(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器乐作品 。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