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僚人家园
-什么是壮民族?
他们是百越人的直系后裔,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壮侗语族里的一个典型代表;形象地说,壮族是粤人(广府人)的表亲,泰族人、老族人、傣族人、掸族人的堂兄弟。
-什么是僚人?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概况篇 >> 文化风俗 >> 正文 今天是: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广西卷·综述部分(三)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1    
          ★★★ 【字体: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广西卷 (综述部分)

    

三、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曲艺音乐历史悠久,蕴藏丰富,源于民间、长于民间,并一直流传于民间,强烈的反映着各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生活内容,创造了民族化的形式,各曲种在其发展中扎根城镇乡村,贴近民众生活,与人民的现实生活关系密切。这些众多的曲种,不但有着它自己的悠久历史,同时,又有着它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若干年来,它相承相继,繁衍生机、历史不衰,并且深受广西各族群众的珍重和喜爱。如壮族唱师《莫一大王》、末伦《农智高》、唐皇《唱文龙》、唱天《农端与农亚》、广西文场《王娘上京》、广西渔鼓《雷锋送钱》、零零落《手巾记》、唱采茶《四季采茶》、瑶族铃鼓《密洛陀》、苗族果哈《哈迈》、侗族嘎锦《嘎秀银》、仫佬族古条《水淹天门》、毛南族排见《谭氏始祖歌》、京族哈典国《等潮退》等曲目,都反映一定时代内容,其作品都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群众性。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曲艺音乐品种的形成与衍变有以下几种类型:发生于本乡本土,在当地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如壮族的唱师、末伦、唐皇、唱天、卜牙,瑶族的铃鼓,苗族的果哈,侗族的嘎锦,仫佬族的古条,毛南族的排见,京族的哈典国等;毛南族古条是用双声部结合演唱,形式独特,属于支声复调同声合唱性质。主旋律在高声部,下声部多以5 6交替反复固定持续音作为陪衬、烘托高音声部,唱腔悠扬,这种演唱形式和韵腔特点在其他曲种少见。与邻省曲种同生于一个自然区域,在流传过程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而形成,如:广西渔鼓、零零落与湖南渔鼓、零零落,广西粤曲清唱、木鱼、南音、龙舟与广东省的粤曲清唱、木鱼、南音、龙舟唱腔风格、演唱形式、乐队伴奏关系密切;由外省传入,并与本地乡土音乐结合后演变而成。如广西文场是清乾隆年间江浙一带曾流传从昆曲剧目改编过来的坐唱曲艺,流传到广西后与桂北方言融合而形成,桂林大鼓、南宁大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从北方流传到广西,与桂北方言结合形成了桂林大鼓,与粤语方言结合形成南宁大鼓。曲种的形成与发展,明显地看出曲艺音乐品种之间,曲艺与民歌,以及戏曲音乐之间都有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和共同繁荣的关系。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26个曲种结合本地区民族的语言进行融化,各民族特有的语言声调、语调、韵味为各民族曲种旋律、风格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各自不同和音乐唱腔的语言表述方式也不同,如桂北方言的广西文场、广西渔鼓、桂林大鼓、零零落;壮侗语族的壮语南部方言的唱师、末伦、唐皇、唱天、卜牙,侗族的嘎锦、仫佬族的古条、毛南族的排见;苗瑶语族的苗族果哈、瑶族的铃鼓;京族的哈典国;粤语方言的粤曲清唱、龙舟、唱麒麟、老杨公、耍花楼、唱采茶、唱春牛、卖鸡腔等,与音乐美结合的叙事性唱腔,使曲种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而且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群众的喜爱。

        3、  除了壮族唐皇、仫佬族古条等个别曲种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曲种几乎都用乐器伴奏并且有自己具有特色的伴奏乐器,如壮族唱师的蜂鼓、末伦的马骨胡、唱天的天琴、瑶族铃鼓的铃鼓、苗族果哈的果哈、京族的独弦琴、广西渔鼓的渔鼓、桂林大鼓和南宁大鼓的南方大鼓、唱春牛和唱麒麟等的锣鼓。乐器伴奏对曲种声腔演出中所起的作用,通常为托腔保调,以辅助、衬托唱腔和丰富唱腔的色泽与华彩。一方面在调高、音准、节奏等方面对演唱加以规范,另一方面,又要在速度变化上加以控制和引导,以防黄腔和走调,烘托感情,有效地垫衬唱腔空隙,弥补唱腔之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面临时代变更,遵循“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广西壮族自治区曲艺艺术呈现出了全面繁荣,主要表现在自治区宣传文化部门把曲种当作各族人民传统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曲种音乐及时挖掘、整理、集成和研究,重视曲种的发展,经常举行全自治区文艺会演、曲艺会演,组织创作人员进行曲目创作,组织音乐工作者深入生活,音乐伴奏方面进行革新。曲种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到表演方式、使新曲艺团队建立、曲艺艺人队伍壮大,新曲种不断涌现,新曲目不断增新,音乐唱腔不断创新,乐队伴奏乐器不断丰富。创作出一批新曲目,如唱师的《送郎参军》,末伦的《痛说革命家史》、《山城新貌》,唐皇的《骂老蒋》、《毛委员》,唱天的《天琴声声应妹心》,广西文场的《快把姑娘接进庄》、《韩英见娘》,广西渔鼓的《雷锋送钱》、《王老头学文化》,零零落的《新风赞》,南宁大鼓的《大伯当上了炊事员》,木鱼的《养猪好》,南音的《春暖车厢》,果哈的《苗山有了小水电》,嘎锦的《但把矮岭充高山》,哈典国的《妹妹家中烧禾杆》等。出现一批曲艺艺术家如:何红玉、陈秀芬、李伟群、熊秀芬、张绍伯、熊枫凌、郑光松、潘文明、凌祖余、赵兴宝、蔡旭、石紫娟、卢必明、邓佩珍、秦国明、李建求、苏兆斌、黄经才、邱一中、谢秉机、肖允康、李侃、王云高、文辉、张富华、蓝启金、黄丰盛、方士杰、李绍伟、苏维光、阮成珍、裴永彬、唐云斌、梁任金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广西壮族自治区曲艺音乐必然在艺术的花园中开放得更加瑰丽多姿多彩。


说明:现在该书已出版。这个综述改过很多版,以上这个版本可能与原书稍有出入。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