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僚人家园
-什么是壮民族?
他们是百越人的直系后裔,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壮侗语族里的一个典型代表;形象地说,壮族是粤人(广府人)的表亲,泰族人、老族人、傣族人、掸族人的堂兄弟。
-什么是僚人?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学术篇 >> 学术新闻 >> 正文 今天是:
书讯:《壮侗民族建筑文化》出版
作者:本站综述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研究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12    
      ★★★★★ 【字体:

《壮侗民族建筑文化》一书出版

 

 

 

 

为了全面揭示壮侗民族传统建筑的风貌、成就与风格特征,揭示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面貌,为南宁市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体现出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由南宁市人民政府资助,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和广西壮学学会组织20多位民族学、建筑学、考古学、民俗学、历史学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壮侗民族建筑文化》考察与研究课题组,历经近3个月的实地调查,穿越广西和云南20多个市县,对壮、侗、毛南、汉等民族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干栏建筑、鼓楼、风雨桥、庙宇、宝塔、书院及其他附属建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测绘和拍摄,而后进行了近4年的深入研究,由覃彩銮、黄恩厚、韦熙强、李桐著的共25万字、400多幅各类建筑图片的大型彩版《壮侗民族建筑文化》一书终于2007年作为《壮学丛书》系列,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采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建筑学、环境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多维的视野,对壮侗民族以干栏民居建筑为代表、以鼓楼、风雨桥为特色的传统建筑及其文化面貌进行了整体性、多层面和多维度的研究,揭示其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方式、文化心理和社会人文环境;利用相关的考古资料、民族学资料和文献资料,从历史的纵向上揭示壮侗民族以离地而居的干栏式建筑、鼓楼和风雨桥为代表的传统建筑及其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成因;从横向上阐明壮侗民族聚落的形成、分布规律、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的丰富多样性与鲜明的风格特征;深入揭示了壮侗民族村落分布及建筑结构中所寓含的合理性及科学因素;全面论述了壮侗语诸民族与瑶、苗、汉等民族建筑文化的相互交流与互动;从立体层面上系统揭示了壮侗民族传统建筑的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文化的丰富独特的内涵与特征;阐明了壮侗民族建筑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建筑文化的重要地位,系统揭示了壮侗民族所创造的独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建筑文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璀璨多姿的建筑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论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重视和加强对民族传统建筑优秀文化的继承、弘扬、保护以及在当代城镇化建设吸收和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书共收录实地调查测绘的各种代表性的建筑结构图和各种类型建筑体、构件或建筑装饰的珍贵照片,是一部图文并茂、资料丰富翔实、论述全面深入,具有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个案剖析、资料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大型民族建筑文化的研究著作,是迄今出版的内容最为丰富、资料最为丰富、研究最为全面深入的壮侗民族建筑及其文化的一部专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学术和应用价值,既可为民族学、建筑学界进一步开展对民族建筑及其文化的研究的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参考,更可为城镇规划与建设部门以及广大建筑设计师在规划与设计实践中吸收地方民族建筑文化元素、走地方民族特色发展之路提供丰富翔实的基础资料。

《壮侗民族建筑文化》一书采用轻型纸彩版印刷,精装本,定价168元。需要订阅者,请与广西民族研究所联系,或将购书款另加25元邮费直接汇至南宁市桃源路4号广西民族研究所。邮编:530021

附:

 

壮侗民族建筑文化

 

 

 

 

多维视野中的壮侗民族建筑文化

——代前言

第一章  绪 言

——关于壮侗民族建筑文化的阐释

第一节         本研究课题的缘起

第二节  关于建筑文化的界定

第三节      对于壮侗民族建筑文化的理解

第四节      壮侗民族建筑文化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对壮侗民族建筑文化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奇山秀水瓯骆地

     ——骆越故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第一节  自然条件的多样性

第二节  民族构成的复杂性

第三节  历史发展的特殊性

第四节  文化特质的多态性

第五节  稻作农业的稳定性

第三章  从原始空间到人为空间的超越

     ——壮侗民族先民实现的一次历史性超越

第一节  两种原始的居住形态

第二节  壮侗民族地区早期建筑遗存的发现

第三节  壮族《麽经》、《嘹歌》中关于造屋的记述

第四节  壮侗民族地区干栏式建筑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第四章  大自然的造化与人的创造伟力

——别具特色的干栏建筑模式的形成

第一节  “干栏”简说

第二节  干栏建筑模式的形成

第三节  壮侗民族聚落的类型

第四节  壮侗民族地区干栏的分布

第五节  干栏的营造工艺及其仪式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干栏建筑形式

——壮侗民族干栏建筑实录

第一节  壮族干栏

一、广西龙胜金竹寨干栏

二、广西忻城古朴村干栏

三、广西平果百良村干栏

四、广西龙州板烟屯干栏

五、广西西林妈好村干栏

六、云南广南拖排村干栏

七、云南广南旧莫街干栏

八、云南广南坝龙村干栏

第二节  侗族干栏

一、广西三江岩寨干栏

二、广西三江高定干栏

三、三江守昌寨干栏

四、三江下南寨干栏

附录:

一、毛南族干栏

    ——环江南昌村干栏

二、 汉族干栏

——三江黄排村干栏

第六章  社会的发展与建筑类型的多样化

——建筑类型的单一到丰富多样化

第一节  风雨桥

一、侗族风雨桥

二、壮族风雨桥

第二节 

一、三江马胖鼓楼

二、三江马安鼓楼

三、三江良口鼓楼

四、三江高定鼓楼

五、三江马胖鼓楼

六、三江古宜古楼

第三节 

一、三江林溪戏台

二、三江良口戏台

第四节 

一、三江王朝侗族寨门

二、三江马安侗族寨门

三、龙胜廖家寨寨门

四、龙胜金竹寨寨门

第五节  庙宇建筑

一、横县伏波庙

二、邕宁五圣宫

三、大新关帝庙

四、云南广南孔庙

第六节  谷仓建筑

一、龙胜金竹寨谷仓

二、东兰兰阳谷仓

三、隆林谷仓

第七节  土司衙门

一、忻城莫氏土司衙署

二、西林岑氏宫保府

三、宁明迁隆土州建筑

四、云南广南侬氏土司衙署

        第八节 

           一、田东经正书院

  二、宁明迁隆书院

第九节 

一、崇左归龙塔

二、靖西文昌塔

第七章  建筑的简约朴实到锦上添花

         ——壮侗民族建筑的装饰形式及内涵

第一节  屋脊装饰

第二节  挑手装饰

第三节  柱头装饰

第四节  柱础装饰

第五节  门庭装饰

第六节  窗户装饰

第七节  栏杆装饰

第八章  建筑文化闪烁的科学之光

   ——壮侗民族干栏式建筑中的合理、科学因素

第一节  聚落分布与营造中的合理或科学因素

第二节  干栏建筑结构中的合理或科学因素

第三节  居室布局的合理或科学性

第九章  建筑文化显现的民族特色

——壮侗民族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征

第一节  干栏式建筑的风格与特征

       第二节  侗族鼓楼的风格与特征

       第三节  风雨桥的风格与特征

第四节  建筑装饰的风格与特征

第十章  构筑心灵上的安全防护体系

——壮侗民族居住中的宗教信仰

第一节  村寨保护神

   第二节  宗族保护神

   第三节  居室保护神

       第四节  建筑营造中的“风水”观

第十一章  各民族建筑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壮侗民族建筑文化与其他民族建筑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与汉族建筑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与广西其他民族干栏式建筑的关系

   第三节  与中国西南地区诸民族干栏式建筑的关系

   第四节  与东南亚民族干栏式建筑的关系

第十二章  历史的成就与现代化发展

——壮侗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第一节  壮侗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质态

      第二节  保护典型干栏建筑群落及典型特色建筑的必要性

第三节  壮侗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第十三章  民族文化的重塑及其价值的回归

——广西民族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吸收与运用

第一节  传统干栏结构在城市建设中的吸收与运用

一、广西博物馆建筑的干栏式

二、广西图书馆建筑的干栏式

三、离地而居的城市住宅楼

四、阳台在城市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五、广西博物院民族文物苑中的壮、侗、瑶、苗族干栏

第二节  侗族风雨桥和鼓楼在城市建设中的吸收与运用

         一、青秀山公园大门对侗族风雨桥造型的吸收

二、桂林“乐满地”中的侗族风雨桥

         三、柳州市大龙潭公园中的风雨桥

四、广西博物馆文物苑中的风雨桥

五、北海市耸立的侗族鼓楼

         六、广西博物院文物苑中的侗族鼓楼

         七、侗族鼓楼造型在自治区人大会堂上的运用

         八、邕江河堤壁画上的侗族建筑

第三节  铜鼓文化在城市雕塑艺术中的运用

一、广西博物馆文物苑中的大型铜鼓群雕塑

二、南宁市城市广场中的铜鼓图案

三、青秀山公园中的铜鼓雕塑

四、各种铜鼓造型、纹饰的运用

第四节  壮族织锦和绣球在城市美化中的运用

一、壮锦图案在城市美化中的运用

二、壮族绣球在城市美化中的运用

第五节  花山崖壁画艺术在城市美化中的运用

        一、邕江河堤壁画上的花山图像

 二、南宁市兴宁、民生路步行街上的花山图案

三、南宁市兴宁路步行街的壮族图腾柱

四、南宁市人大会堂前的图腾柱

第六节  民间神话故事在城市雕塑中的展示

    一、刘三姐传说的形象化

    二、百鸟衣传说的形象化

    三、特郎射日传说的形象化

第七节  南宁市标志性建筑及雕塑造型的地方特色

一、金湖广场的五象雕塑

二、南宁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朱槿花造型

三、南宁市民族大道东段的木棉花图案

  第十四章  附 录——铜鼓、壮锦及花山崖壁画图案

一、铜鼓花纹图案

二、壮锦花纹图案

三、花山崖壁画图像

后 记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