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僚人家园
-什么是壮民族?
他们是百越人的直系后裔,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壮侗语族里的一个典型代表;形象地说,壮族是粤人(广府人)的表亲,泰族人、老族人、傣族人、掸族人的堂兄弟。
-什么是僚人?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社会篇 >> 专稿综述 >> 正文 今天是:
保存文化和发展经济哪个较重要?
作者:IhPei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1    
          ★★★ 【字体:

保存文化和發展經濟哪個較重要?

[这个贴子最后由香港友人IhPei在 2003-12-5 16:33:12 发表于壮族在线论坛(僚人家园)]

(以下文章本来是用来回答一条简单的问题的,谁知却越写越多,就独立出来了。写前没有计划,思路可能比较乱,请见谅——IhPei)

    语言和经济是有强烈的关系的,一些语言有经济价值,例如国际上的英语、国内的普通话等,能说好这些语言,就能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如找到更好的工作)。

    相对来说,不能掌握强势语言的,就会成为社会上受压抑的一群。他们的智慧、辛勤不在他人之下,但却因语言问题,而没有公平的机会。要改变这情况,一是把弱势语言的人口转化为使用强势语言,二是令弱势语言提升到较合理的社会地位。

    现时前者的支持者较多,可是这会牺牲更大的利益,就是文化的灭绝。一个族群没有了自己的语言,其文化也就垂垂危矣。而文化问题本身,就不可以单凭经济利益来衡量。打个例子说,在新加坡,很多华人都认为英语比汉语优胜,因此都已不说汉语而改说英语。结果是新一代人完全不知中国的事情,缺乏中华文化的道德伦理观念,不尊敬长辈,看不起中国的一切。他们心理上认同西方文化,可是西方人还是认为他们不是西方人,一则是肤色问题,二则是他们根本也没有西方文化的底蕴。那些新加坡华人本身不是在白人家庭长大,根本无从学习西方的文化和习惯。结果他们里外不是人,自己不想当华人,可是心理认同的西方文化又不接纳他们。结果就是所谓「没有根的人」。因此,新加坡政府在推行了三十多年的彻底英语化之后,看见国民变得肤浅,缺乏文化,只得重新提倡华语华文,强迫所有华藉学童学习华文,学习中华文化,要学潮剧、粤剧或京剧,还由政府倡办各种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壮族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丧失本身的民族语言后,一心只想当汉人,但他们的生长环境却始终和汉人的小孩不同,心理素质和文化涵养都和汉人不一样(试问一下,壮人家庭即使改说汉语,会用孔孟之言教训孩子吗?会同样的重视汉人的节日吗?)结果是不认识汉人的孔子孟子,又看不起自己的布洛陀。一个人背叛了自己的乡土,看不起自己父母的东西,是多么的可悲;自己以为是汉人,却根本没有汉人的底蕴,就更加可怜。

    我自己也有相同的经验。我祖家是温州人,爸妈都是说温州话的,可是由于我在香港长大,因此从来不愿意与爸妈讲温州话,结果现在只会听不会说。我自视与香港的主流广东人没有分别,可是到了中学阶段,我慢慢发现,他们很多经历,我都没有认同感。广东籍的朋友说他们新年吃年糕,我也说我家新年吃年糕,到了中学四年级,才发现他们吃的是甜年糕,我家吃的是咸年糕,难怪一直说起年糕我都以为他们说错了。我到朋友家吃饭,他们给我广东醋,我一点都吃不惯,说这红色的不是醋,黑色的才是(浙醋是黑色的),结果成为了同学的笑话。我带我妈回学校家长日,我妈的广东话有很重的口音,我觉得很羞,就叫我妈别出声,只要点头就可以了。但后来我妈和老师谈了几句,之后有同学说「哎呀你妈的口音好怪啊」,我因此生了我妈的气好一阵子。

    最难堪的是到了大学,全班都要学普通话,只有我一个人完全分不清前鼻音/n/和后鼻音/ng/,老师只得当着全班面前重点纠正我,但还是失败了。结果她忍不住骂我说:「你呀,语言白痴!」我到了后来改念语言学,才发现温州话(及吴方言)就是不分前后鼻音的,我爸妈都不分,因此我从小说话,自以为粤语很地道,但有些地方就是带有爸妈的烙印。我前后鼻音不分,在念语言学时也一直成为我给朋友取笑的话题。

    在接触这社区后,我开始想自己是甚么人。我开始问爸妈温州到底是怎样的。我爸听到我问这问题,不知多高兴,连饭也不吃掏出几本书和我说我们的祖家是如何如何的,吃甚么东西(难怪我家吃的菜都是黑黑的,因为温州人喜欢吃咸的,下很多酱油,我以前就是奇怪家中的菜和街上吃的不一样),家族有多少个状元等等。我才慢慢发现,虽然我是香港人,但我还有一个根,而这个根一直在影响着我,使我一直和身边的朋友有一些差别。

    很多东西和概念,爸妈和我讲的时候,只有用温州话才说得清的。可是我不会说温州话,只可意会而不能重复。我很多时候看见人家讨论粤语如何如何,广东人的习惯是如何如何的,我也凑一份热闹,可是老是很快就觉得自己搭不上咀来,因为不管我自己对粤语和粤文化如何认同,我始终不是他们的一员。

    我不是壮族人,不能代壮族的贝侬们回答他们如何想法,但从这些个人和外边的例子,也许你会明白为何母语对个人如此重要。当然,多数人在努力赚钱、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时,是不会考虑这些东西的,但到了发展到一个程度,如新加坡成为了小康社会,或我可以自立生活的时候,丧失了自己的根,就会成为了无可挽救的、永久的痛。

    联合国近年一直在提倡「可持继发展」,即在不影响后代文化、环境和经济的利益下发展,就是因为意识到发展对文化本身的巨大破坏力,特别是对弱势文化的破坏。我们都要发展经济,但经济不是唯一要发展的东西,也不是生活的绝对。在走到一个地步,任何人都会停下来重审视自己,问一下到底自己是谁人。

    保护、珍惜自身的语言,其实是更高层面的保护本身文化的一环,因此不论甚么族群,不管是否自愿,都应该保护自己的语言,令其在社会上得到应得的地位。作为强势文化的汉人,也应该尊重弱势社群与自身相异的做法,因为我们本身也有作为弱势的时候(特别是面对英语时)。说到底,经济和语言是有很强的关系,就是经济力量可催使不同的语言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而语言又和文化息息相关,文化的流逝却不是可以用经济衡量的。物质经济是我们的衣装,文化却是我们的尊严和灵魂。我们固然要发展经济,但切不可因此而卖掉自己的灵魂。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