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僚人家园
-什么是壮民族?
他们是百越人的直系后裔,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壮侗语族里的一个典型代表;形象地说,壮族是粤人(广府人)的表亲,泰族人、老族人、傣族人、掸族人的堂兄弟。
-什么是僚人?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本站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概况篇 >> 族情概况 >> 正文 今天是:
黑衣壮,一个神秘的族群
作者:农敏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1    
          ★★★ 【字体:

黑衣壮,一个神秘的族群

来源:[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黑衣壮合唱团]友情提供 作者:农敏坚

本站旧版发布时间:2004-6-7 21:25:51  

图片来源:《壮族》光盘

    那坡县位于广西西南部,西北与云南省富宁毗邻,南与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接壤,,总面积2331平方公里,人口190910人。全县居住着壮、汉、苗、瑶、彝、仫佬6个民族,其中壮族172142人,汉族11093人,苗族l430人,瑶族4837人,彝族1378人,仫佬族30人,该县属典型的石山农业生态区域,这里群山连绵,沟整纵横,亚热带的气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温暖的生活环境,全县6个民族就杂居在千山万弄之中。千百年来,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共同继承和创造着古老而又现代的独特的物质文化生活,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壮族是那坡县的主要民族,遍布全境。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如布壮、布央、布峒、布农、布税、布依、布嗷、布省、布决、布拥、隆安、左州等。其中的布壮称为黑衣壮,总人口51800多人,占壮族总人口的33%。黑衣壮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族群的标记。
    黑衣壮是壮族,但它又不同于一般壮族,它是壮族族群小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受到了世人的青睐。

 

一、高度聚居
    黑衣壮聚居在其他壮族族群和其他民族之间,其聚居的特点,一是有相当多的村落全部是黑衣壮;二是有一部分的村寨90%以上都是黑衣壮;三是村中仍有黑衣壮分布的屯全部是黑衣壮。从行政村的角度而言,.黑衣壮聚居归属的划分,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从自然屯的角度而言,黑衣壮的高度聚居却是历史的必然,它是黑衣壮长期社会变迁的结果。黑衣壮多数居住在大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他们靠山吃山,粮食生产以种植玉米、小麦、红薯、豆类为主,.住的是木瓦结构房屋,尽管生活并不十分富裕,但是他们勤劳、节俭,家庭关系和谐,社会安定。


二、别具风采的服饰
    黑衣壮服饰是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为传统,最具有特点和内涵的壮族服饰.它不但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民族的标记,而且在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美观,别有风度,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他们进行劳动和在山里行走,古装的男装,头上还缠着圈成数圈的黑布头巾,腰间系上一条红布或红绸,以示驱鬼赶邪,也兼有威武神勇的气概。妇女的服饰更具特点,无论是老妇,还是中青年妇女或少女,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成的大围裙,头带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戴时能系周身有余,裙底垂挂到小腿下部,具有一裙三用的特点:一是作为装饰用,将围裙戴上后,经过善折巧扮即将围裙一角往上打折成三角形系于裙头(前身),使妇女更潇洒美丽;二是赶圩或走亲友、到娘家的时候,可将围裙底翻卷上来作成小包袱,用以包装衣物、针线和日用杂货等;三是在劳动的时候,可把围裙卷上来作斗形的袋子,以便容纳在劳动中捡来的少量莱豆类和零星的杂粮。妇女头巾都是一块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戴时先围绕在头上圈,然后翻折摆布成火棱彤的图样,罩在整个头上,再把头巾的两端分别垂挂到双肩上,看上去朴素美观。同时还可以当做帽子遮荫用。他们的衣边、衣角、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以后镶捆上去,有的则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的线条,使黑中衬出红、黄、蓝色的线条来,清雅明亮,色彩协调。再加上头发插着龙头形的假簪,颈项上带有银链或项圈,手带银圈、玉镯,耳挂珍珠耳环等,使人一看,黑中闪艳。朴素之中亦有玲珑之美,表现了她们独特的审美观。为什么会以黑作为穿着的标记和作为民族的标记并一直沿袭至今?这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古时候,布嗷、布敏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一年,忽然遭到外来人的入侵。布败、布敏的首领侬老发带兵抵抗,在战争中不幸受伤。在退入密林中隐蔽时,侬老发忽然发现,一片青绿的野生蓝靛,他随手摘来一把野生蓝靛叶,捣烂敷在伤口上,果然消肿止痛,伤口很快愈合了。侬老发带兵重上战场,击退了入侵之故,保卫了自己的家园,于是,侬老发便下令族人移植野蓝靛,扩大种植面积,用蓝靛染衣,本族人一律穿上蓝靛染制的黑色服装。从那时起,布嗷、布敏便开始种蓝靛,穿蓝航染制的黑色衣服,"黑衣壮"也因此而得名。

图片来源

---《Bouxcuengh壮族》大型画册---

三、奇特的婚丧习俗
    族内婚制 黑衣壮从古至今一直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制,即只有双方都是黑衣壮的男女才能通婚,不能与黑衣壮以外的壮族其他族群和其他民族通婚,其婚姻半径仅限于分布于全县的51800人的黑衣壮人口中。这种约定俗成的婚俗,对任何黑衣壮人口都具有绝对的约束力,不管是在家务农的黑衣壮,还是在外工作的黑衣壮,也也不管是初婚的黑衣壮,还是再婚的黑衣壮,都会自觉地去遵守,而不需要什么强制措施。外出工作的黑衣壮也要找一个黑衣壮伴侣,除非特殊情况。当然,黑衣壮的族内制并非是那种近亲结婚的族内婚制。法律规定的近亲结婚是指直系血亲和血亲三代以内通婚的。黑衣壮从来没有直系血亲和旁系血来三代以内相互通婚的现象,其祖先早就懂得近亲结婚不利于族人个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民族的发展,因而规定直系血亲和七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通婚。其所以至今还保留只能在黑衣壮之间通婚的习俗,原因有四:一是祖先传统的沿袭;二是为了保恃"黑"的传统;三是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筑构了族内婚长期存在的"保险柜";四是周围民族难以适应其风俗习惯,因此不敢向其通婚,或适应其风俗习惯,敢于同其同婚但遭拒绝,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特别的入赘婚 招赘是许多民族都有的婚俗,但黑衣壮的入赘婚有自己的特色:黑衣壮男子入赘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姓氏,而其孩子则头一个跟母姓,次一个跟父姓,依次类推。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只能跟母姓了。赘婿在其他壮族族群有改从妻姓现象,而黑衣壮没有。男方要在女方神堂上立上自己姓,男方和女方在家庭中拥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从来不受歧视。入赘后若妻子过早去世,女方家可另为其续弦。
奇特的丧葬习俗 黑衣壮丧葬习俗的奇特之处在于其葬式,黑衣壮的祖先曾经采用过火葬,而现在全部采用土葬。就其土葬而言,不管是一次葬,还是二次葬,均在坟上按照活人房子模样盖上瓦片:先在坟的四周垒上石头,然后在石头上方从下到上,从两边到坟顶,一排接着一排井然有序地盖上了瓦片,坟顶、坟碑均用瓦片作各式各样的装饰,俨然像一座活人的房子。用瓦片盖坟,其意义在于:一是防止雨水冲涮坟土和生长茅草;二是死去的人也是人,他们到了彼岸世界,也应该有问好房子住;三是寄托着活着的对死去的思念,活着的对死去的责任和义务。

四、独特的取名、称呼习俗
    独特的取名习俗 过去黑衣壮地区孩子的取名是严格技照"邓、赵、马、关、康、机、皇、帝、将、佛、元、项"等12字来命名的,而现在只有女孩子才严格按照这12个字来命名,取名时,师公把这12个字分别写在不同的纸片上,做成12个签,放在一个小碗里,由孩子来抓,孩子不会抓的,由其父亲、祖父来抽,抓到或抽到哪一个签,孩子就叫哪个名字。可以叫以下名字中的一个:丁邓、丁赵、丁弓、丁关、丁康、丁机、丁皇、丁帝、丁将、丁佛、丁元、丁项,如果多人同用一个名字,则在其名字后面加上其兄或其弟的名字,以示区别。例如其兄名字叫黄文权,其妹的名字"丁
邓"就有"丁邓权"。邓、赵、马、关等12个字是名而不是姓,是平常所说的乳名。这12个字,如果不读书就喊到老,如果读书或办身份证,就改用书名。另外,妇女结婚生孩子之后,再也不能喊其乳名了。在黑衣壮地区,不仅孩子取名要使用这12个字,而且起房子、吉庆时也要使用。黑衣壮用这12个字给孩子取名,主要是传统的沿袭和图个吉利。这12个字可能是历史上12位有名人物的名字,它们是神的化身。
    独特的称呼习俗 黑衣壮不仅把亲生的父亲称作父亲即爹,而且把父亲的所有兄弟〈包括从表兄弟、再从表兄弟〉都称作"爹",而且把凡是有了孩子的成年男子都称作"爹";黑衣壮不仅把亲生母亲称作"女卜"、"姆",即妈,而且把母亲的所有姐妹〈包括从表姐妹、再从表姐妹〉都称作"女卜"、"姆",不仅把母亲所有的姐妹都称作"女卜"、"姆",而且把凡是有了孩子的成年女子都称作"女卜"、"姆"。据他们讲,这是替孩子喊的。其实,
它是黑衣壮重亲惰的典型表现形式,表明黑衣壮对入的尊重以及热爱。

五、独特的饮食习俗
    黑衣壮吃东西非常讲究。死的东西不吃,不吃牛肉,看见杀牛都要绕道走,之所以不吃牛肉,他们认为牛是养他们的,他们一生都靠牛,没有理由吃牛肉。平时饭桌只能竖着摆,不能横着摆,因为只有人去世了,才能横着摆,待客时,女的不下桌与客人同桌吃饭,等客人吃饱喝足散桌之后,才重新摆桌吃饭。

六、古朴、善良、浪漫、爱美的族群性
    黑衣壮古朴的族群性至今仍表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但是他们仍穿着传统的服饰,仍住着人畜共店的干栏式房屋,仍吃着腊肉、五色糯米饭等传统食品,仍过着三月三、二月初二等民族传统节日,仍保留着古老的族内婚制。特别是古朴的招待客人方式更显出其魅力:客人进村时,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主动打招呼问好,而不管语言是否相通,也不管是否曾经相识过,他们总会邀请客人到家做客;他们总会以最好的饭菜招待客人,腾出最好的地方安顿客人;他们早晚总会给客人打洗脸水、洗脚水;他们总会给客人夹菜、敬酒、盛饭;他们中的任何人都不能随便从客人面前走过;他们总会把客人送出村头,并送给客入他们认为有意义的礼物。
    黑衣壮心地善良,每一位黑衣壮成员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不仅能够善待客人,不仅能够善待孩子,而且能够替待老人,不仅能够善待活人,而且能够善待死人,不仅能够善待人,而且能够善待动物。黑衣壮总是处处为老人着想:房间安排以老人为主,厅堂后为老人,左右厢房为年轻人;饮食以老人为中心,老人坐里朝外,左右为客人、家人,晚辈耍喊老人吃菜,要为老人夹菜、倒酒、盛饭;不能够打骂老人。黑衣壮热爱孩子,孩子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幼儿到儿童,从少年到青年,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关心。父母不仅教育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耍,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损坏,有事要互相商量,不能打架、骂架、闹事,不能讲别人的闲话,而且还教育孩子如何煮饭菜、种作物、养家禽畜、织布、制衣、刺绣以及讲卫生,爱护环境,善待客人等。
    黑衣壮生性浪漫,任何时候都力求生活丰富多彩。在当地各民族中,黑衣壮最擅长的首先是唱山歌,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或集于村头或集于村中或集于村尾,以歌代言。山歌的内容有反映成年男女相互爱恋的,也有反映夫妻恩爱白头到老,家庭和睦的,有反映迎亲接客的,也有反映送亲送客的,有反映自然的,也有反映社会的。他们或独唱、或对唱、或联唱、男的会唱,女的更会唱,老的会唱,少的更会唱,你唱我唱他唱,全村人都沉醉于歌海之中。黑衣壮青年男女从说媒到结婚,从结婚到生育孩子,从生育孩子到步入暮年,相识、相处、相守的时间,长达儿十年,潇潇洒洒,恩恩爱爱。每逢好日,他们便精心打扮,翻山越岭,前往圩场,圩场上以歌代言,以歌传情,谈笑风生,窃窃私语。其次是舞蹈,在制作服饰当中,青年男女还借浆布浆衣之机舞槌弄棒,相互嬉戏,增进感情,暗示心曲。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出极其风趣的舞蹈,并流传于民间。
    总之,黑衣壮如此色彩斑斓的生活文化习俗,以及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好客、吃苦耐劳、俭朴勤勉的优秀品质,无不被世人所称道。他们不愧是一个优秀的族群。


扫描编辑者的话

——红棉树——


这是2001年11月我(壮族在线网主红棉树)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举行的时候得到的一份有关黑衣壮的资料。当时我和一个高中同学一起到现场去看了开幕式的现场演出。在开演之前,我们一起到黑衣壮的观众台(演员的看台)去和黑衣壮的姑娘们对话,因为我是南壮,而我同学是北壮,我们要看看黑衣壮到底是南壮还是北壮,于是都用了自己的方言资讯了黑衣壮的姑娘和他们的男领队。
结果证明了黑衣壮都说南壮语的德靖土语,和我的母语是同一个方言区,我们交流起来毫无困难。她们是来自那坡县的,东部和北部与广西靖西县、西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交界,处在广西西南的边陲三角地带。那个男领队送我的一本名叫《黑衣壮,一个神秘的族群》的书面资料。

这本资料里,多次提到了黑衣壮的独特之处。作为壮族40多个族群之一,黑衣壮确实有着诸多的独特之处,如特有的服装。至少黑衣壮这个族群保留了现代大部分壮族族群已经失去的很多传统文化。不过,和很多片面的报道一样,这份资料过分地强调黑衣壮的独特性,而看不见其实黑衣壮的这种“独特”文化其实大都是所有壮族族群传统文化的共性。只因为大部分壮族族群在现代社会里失去了诸多传统文化,而认为黑衣壮的传统文化是独特的,那就是一种对壮族历史和文化的不了解。我个人认为,黑衣壮至今仍然保留的诸多传统和习俗,只能说是整个壮族传统社会的一个缩影,黑衣壮的聚居区可以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珍贵的活化石博物馆。所以,希望通过以上这份资料,让大家对传统的壮族社会和现代的黑衣壮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

2002/08/07 04:13am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