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学术篇 >> 学术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 |
广西桂中壮族二次葬及其心理初探 | |||
作者:钟巧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7 ![]() |
|
||
广西桂中壮族二次葬及其心理初探 钟巧玲(广西师范学院 2005级研 民俗学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广西桂中壮族二次葬习俗的分析,揭示广西桂中壮族二次葬习俗的社会意义及其产生的心理根源。二次葬习俗的形成与壮族的不洁观、灵魂栖居观、对鬼神的恐惧以及祈求祖先魂魄的保佑、祖先崇拜、迷信风水、长辈的艰辛与荣耀、后辈的荣誉名声等心理密不可分。 一、壮族二次葬 (一)土葬习俗 1、报丧。一俟人死后,死者的儿子或女儿便找一同伴拿鸡或猪肉到舅家去报丧。报丧者到舅家门外便燃放鞭炮以示报丧(绝不能径直走进去),表示家里有人去世。而后,长子把死者儿子们送来的白布从头到脚盖住死者。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子、女和媳妇们便围着死者号淘大哭,尽情诉说着对死者的悲叹和怀念之情。同时,丧家请风水先生或道公为死者写灵位牌。 2、请水。即买水回家给死者洗涤尸体(投硬币或铜钱于水中,以示向河神买水)。桂中地区壮族认为,人死后,一定要用水清洗干净,才能进入阴间。所以,凡人死后都要立刻买水回来给死者清洗干净。准备入殓的傍晚由死者的长女点着一把火带路,孝男、孝女、孝孙及亲属随同到河边取水。孝男或孝女投放几枚硬币于水中,然后挑着水回家,水中放入柚子叶(人们相信柚子叶有避邪的作用),稍加热后用毛巾沾水为死者浴身。擦洗完身体后,男的还要洗头、剃头戴帽;女的则梳妆头发包好头巾,目的是让死者干干净净、体面地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同时,由子女给死者换上全新的衣服、鞋袜等作为送终(衣服总数是单数,一般是五件或七件,讲究上奇下偶,并且用香火烧穿洞,以免恶鬼抢走)。接着孝男、孝女小心翼翼地分别在死者的嘴里放一银元(铜钱、硬币亦可),一只手掌心放一饭团,另一只手拿着桃树枝条,表示让死者在阴间有钱用,有饭吃;手拿桃枝主要是驱赶孤魂野鬼,避免抢走死者的钱粮。此外,棺材内四角各放一枚铜钱或硬币,等待入殓。 3、入殓。凡年事已高者在世时一般都自己或叫儿子为其准备好寿板。寿板一般以杉木板为主,松木板次之,因为杉木经久耐用。当然,如果这两种木板都没有,别的木板亦可。入殓前水肿死者要在棺材底洒一层草木灰,可以吸取尸体流出的水,防止其流出棺材外,非水肿死者不用放草木灰。然后,由儿孙们将尸体放入棺材中,并由长子将五或七层白布从头到脚盖住死者。最后封棺(第一颗钉由舅父或舅家人钉,其余的由长子负责完成),并在棺材底下点燃一盏灯,并放一只活公鸡。(燃灯以示照亮死者到阴间的去路;活公鸡以示引领亡魂到阴间) 4、做道场。入殓完毕,晚餐开始,直系亲属晚餐要戒荤。亲朋好友进餐时,可以喝酒,但不能高声猜码或干杯。晚餐过后,由道公开始超度死者魂魄。整个过程是:请师、破狱、迎魂、给孝、燃灯、点灯座、咒食、诵经、拜忏、绕棺、回灯、超亡等程序。在做道场的过程中,道公需要十几个小时不停地赞颂死者生前的为人和怎样继承死者的遗志等等。其间孝男、孝女跟着道公绕圈并不时自行跪拜或按道公示意跪拜。 5、出殡。也叫“出山”,灵柩停在家堂的时间一般为二至三天,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祭奠完毕后出殡,时间一般在上午12点钟之前进行,具体时间由风水先生择吉辰而定。壮族有个风俗,有人死了,其亲戚以及全村人(每户一人)都主动参加丧礼,整个送丧队伍人员较多(有时多达一、二百人),因此出殡一般在上午,以便出殡后安排大家吃午餐。此外,壮族人认为,人一旦死后就登上逍遥路,路途遥远,只有在上午出殡,才能在天黑之前赶到超凡世界,因为只有白天才路途通达,天黑之后则会迷失方向,很难到另一世界去了。出殡时,身披孝服、头戴孝巾的儿媳妇脖子上挂着两罐粮在前面引路,一罐装饭菜,另一罐装米、稻谷,表示死者到阴间后有粮食吃。紧跟着的是死者的亲属(晚辈)扛着祭帐(死者至亲送)、铭祯(死者的女婿、侄女婿、孙女婿送),接下来是朋友等人,道公(如果请有)和抬棺材的走在最后。行走途中,灵柩由八个人抬着,绝对不能碰地,也不能停下,众孝及送丧的人员不能回头看。若有人回头看,就意味着丧家又有一个即将死亡,非常不吉利。 (二)拾骨葬习俗 1、拾骨。壮族人“拾骨”前要做三件事:一是请本家族长者亲自到死者的坟墓,注意观察能否“拾骨”,因为长者一般都有辨别死者肉化筋消的观察经验;二是请风水先生择最佳坟地;三是请风水先生“化命”,也就是看死者的生辰八字(阴命)和家族里所有人的生辰八字(阳命)是否相冲相克,如有冲克则避让。以上三件事妥当后,主家还要置备专盛骨骸的陶瓷翁,俗称“金坛”(金,五行之首,最为珍贵,以示对先辈之尊称)。拾骨前,长子燃香后亲自破开坟土。 2、下葬。儿子或孙子们抬“金坛”到预先挖好的墓穴(深80-90厘米,宽50厘米左右)旁。至于何时安放“金坛”,则由风水先生指定吉辰。时辰一到,主家便燃放鞭炮于墓穴中,随后把“金坛”放入。“金坛”的中央画有一条中轴线,风水先生把罗盘放在中轴线上并调准分针方向,分针指向的那个山脉(龙脉),由主家自定,不过风水先生要解释各种形势的山脉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定好方向后,随行的人员就用石块和土,砌成半圆锥形的坟包,前面竖着墓碑,上面写上墓主的名字,生卒年月,安葬时间及他的后嗣者。最后儿孙们回家挑来鸡、猪头、鱼、饭、酒等祭祀品。祭祀前,主家还请风水先生到墓地做“祭煞”仪式。“祭煞”的目的是请原来新坟处的各种邪魔鬼怪吃一餐,然后再把它们赶走。赶鬼时,主持的风水先生用鸡血或酒洒向西方,同时厉声喊道:“一酒指天开,二酒闲地户,三酒人长生,四酒邪鬼灭,人弄人死,鬼弄鬼灭。驱妖精、镇鬼邪,我公(婆)从今长眠此墓穴,其他野鬼不得来扰乱”。“祭煞”完毕,儿孙们摆好酒肉,烧纸烧香,燃点鞭炮,虔诚地叩拜一番,算是安葬完毕,死者已归祖列宗,生者完成了终身孝顺之事。 以上是对60岁以上正常死亡者二次葬习俗的叙述,这类死亡者称为寿终正寝。人们认为他们属于正常死亡,死后能归祖列宗,他们的灵魂是受人们尊敬的神。至于非正常死亡者,壮族人把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夭折,一般指20岁以下死亡的人,即称亡灵。这类死者的灵魂不足以享受后人的祭祀,故也不能归祖列宗,他们土葬后一般就不再拾骨葬了;另一类是伤亡,就是指自杀、触电、被杀、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的人。壮族人认为这种亡灵属于鬼类,其灵魂最凶恶,作祟之心最为强烈,因此亲属只是悲伤而哭,不搞什么隆重的丧事,当天就匆忙草率地埋葬,并在下葬时于墓穴四周用桃木打钉,以示镇妖压邪,防止其鬼魂出来作祟。这类伤亡者如有后代可以拾骨葬,但他们的灵魂不能归祖列宗。如果归列祖列宗,就意味着以后家族代代有人死于非命(60岁以上的伤亡者,其子女请道公为其做道场——“过火海”后,其灵魂亦可归宗)。 二、壮族二次葬的心理根源 (一)“不洁”观的遗存 (二)壮族的灵魂栖居观 (三)对鬼神的恐惧以及祈求祖先魂魄的保佑 (四)祖先崇拜 (五)风水信仰 (六)风水信仰 壮族人认为,人死后由于较匆忙,土葬时无法找到理想的风水宝地,因而在土葬的三五年期间,他们不辞千辛万苦遍寻各地的风水宝地,如找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之地,他们就会择吉日把先辈的骨骸拾起葬至该处,以期祖灵阴庇后代,使后代年年风调雨顺,荣华富贵,消灾远祸,过上幸福平安的日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次葬所体现的风水观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 (七)二次葬体现长辈人生的艰辛与荣耀,后辈的荣誉名声 壮族社会普遍存在厚葬习俗,厚葬死者是人们孝道思想作用下的实际行为,人们通过厚葬来表达自己的那份饮水思源的孝道之心。据本人了解,壮族社会土葬时,一般家庭承办酒席一、二十桌,拾骨葬时五、六桌。当然,经济困难的家庭一般不办酒席。实际上,二次葬是承继长辈与后嗣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的结果。对于亡者而言,风光的丧葬仪礼,是对其生平事迹如生养子女、积累财富、扶老携幼、和睦乡邻等德行的肯定褒奖,是实现完满人生的重要一环。对于经济状况不理想的家庭而言,一个人生前就已长时间地为自己死后的丧葬仪礼做准备,为此而积累财富和象征的资本。 壮族成年人以付出与奉献为主,将一生的艰辛劳作都付之于创造财富与后代的活动中,却不要求在生前对自己有太多补偿。对他们的最好报答是生前看到更多的后代成长起来家道兴旺,以及死后的荣耀包括隆重的丧葬礼仪,以家挽和祭文等符号形式对其事迹的褒扬和后代对其进行长期的祭奠。反之,如果一个人生前好逸恶劳,挥霍无度,把家财花光,他死时不但享受不到上述待遇,而且会留下骂名,为同辈和后代所耻笑。 盛宴、道场与热闹的丧葬仪礼,虽打着荣耀死者的旗号,实际上却与丧葬仪礼的主办者,即仪礼活动所需钱财物品的主要承担者——后嗣者的荣誉息息相关,社区舆论对丧事活动所进行的褒贬评价都关系着后嗣者的声誉。如果得到不好的评价,将使后嗣者本人甚至下一代蒙受羞辱。反之,若将长辈的丧葬礼办得非常隆重,将作为承办者的一大功德而被传颂,使其成为一件足以令人自豪的事情,并预期在他自己的丧葬礼仪上得到回报。所以,对于后辈(主办者)而言,他需要为自身的荣誉而隆重举丧。 参考文献: ① 梁敏:《捡骨葬——壮族主要的葬制》载《民族研究》1982年(6)。 |
|||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用户留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