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僚人家园 | 僚人商城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壮族在线 >> 文章中心 >> 僚人文苑 >> 学术篇 >> 学术新闻 >> 正文 | 今天是: |
![]() |
田林县成为北路壮剧传承与发展的楷模基地 | |||
作者:廖汉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30 ![]() |
|
||
田林县成为北路壮剧传承与发展的楷模基地
本站
会议当中,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长 在广西为数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壮剧是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文化遗产之一,拥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壮剧当中的北路壮剧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剧种,这个剧种如今正在越来越受到其故乡田林县各界人士的关注,随着田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北路壮剧的生存现状与未来发展,从而及时举办了广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这个活动,北路壮剧的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已经提到了具体的日程阶段。 北路壮剧又称“土戏”,乾隆三十年诞生于田林县旧州镇,其源头在于当地壮民族的民歌土曲、说唱艺术等,用壮语北部方言桂边土语表演,词汇丰富、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经过历代艺师的提炼、改革和发展,北路壮剧到近代定型后已有了三十六个曲牌和唱腔,是广西和壮民族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中华民族文艺戏苑中也实属罕见,有着广泛的学术研究价值。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不断侵蚀,包括北路壮剧在内的中国各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在北路壮剧的故乡田林县,如今大部分年轻人都已经不再喜欢看壮剧,更不关心这个重要剧种的传承发展问题,喜欢听壮剧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而能够唱壮剧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北路壮剧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已经是摆在眼前的紧迫大事。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壮剧)保护学术研讨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李格训语重心长的说:“过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着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也遭到了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北路壮剧的现象更是频频发生。”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
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广西壮学学会会长覃乃昌研究员指出,北路壮剧的传承与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传承人的保护问题,这种保护是通过对传承人——壮剧艺师的保护以达到保护整个壮剧的艺术思想、历史传承的程序和脉络。田林县传统北路壮剧第十代壮剧艺师闭克坚老先生在会上讲述了自己坎坷多磨的艺术生涯,并表示日后将为田林县北路壮剧的传承和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余生。著名壮剧艺术研究者、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潘其旭研究员指出,壮剧的保护与传承关键在于如何落实保护措施,说到底还是一个传承人的保护问题,他继而指出,壮剧不但具有壮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而且这个文化价值还具有国际性,越南北部的岱族、侬族也唱南路壮剧,越南国家电视台和电台也播放过南路壮剧,壮语和东南亚壮泰语民族具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壮剧的保护和发展,对这些民族也具有文化辐射的意义。
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主 其实,为保护壮族民间文化,广西连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了保护工作。近年来,广西区政府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从法律的高度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还建立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广西非物质文化会,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组织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包括北路壮剧在内的壮剧艺术世代传承买下了一份重量级“保险”。 这个分量很重的学术会议直到傍晚18点15分才结束。最后,会议主持
|
|||
文章录入:红棉树 责任编辑:红棉树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用户留言 | | |||||
![]() |
|